《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时间: 2025-04-28 01:54:46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白话文翻译:

知己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呢?唉,已无所谓。
这段情感让人错失了一生。
有情与无情的界限,仿佛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分开时的话语,悔恨却分明。
不要说美好的时光容易度过,
早晚都要珍惜这美好的花天。
为了她,指点再来缘分,
细雨轻轻洗去遗留的钿子。

注释:

  • 知己:指深知心意的朋友或爱人。
  • 已矣:已然,表示无奈的感叹。
  • 赢得:获得,得到。
  • 有情终古似无情: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关系,似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 芳时:美好的时光。
  • 珍重:珍惜。
  • 指点:指引、指示。
  • :缘分。
  • 疏雨:细雨,轻柔的雨。
  • 洗遗钿:洗去遗留的珠宝,象征抚平过往的遗憾。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知己”这一概念源于古代文人对朋友关系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文学中,知己常与孤独、人生的无奈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705),清代词人,号容若,满族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以个人内心情感为主题,尤其擅长表现爱情与离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纳兰性德的个人生活经历中,反映了他对知己和爱情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纳兰性德生平多有忧伤,常在词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将对知己的渴望与失去的惋惜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知己一人谁是?已矣。”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似乎在追问身边是否真有知己,感受到的是一种失落的情绪。接下来的“赢得误他生”则显示了对过往感情的反思,认为自己在情感中获得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别的东西。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这句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最终都逃不过分离的命运,留下的只有悔恨。诗中提到的“芳时易度”则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提醒人们要珍视当下,“朝暮”之间,时光匆匆,难以再来。

最后总结的“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则是一种希望与释然,尽管经历了遗憾,仍然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缘分,重新开始。这种情感的波动,使整首词充满了层次感,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知己一人谁是?”:诗人自问,真正理解自己的人究竟是谁,流露出孤独感。
    • “已矣。”:感叹已是无奈的状态。
    • “赢得误他生。”:获得的情感让自己在生命中失去其他重要东西。
    •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有情与无情的界限模糊,分别时的悔恨清晰可见。
    •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不要轻视美好时光的流逝,早晚都要珍惜。
    • “珍重好花天。”:强调要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
    • “为伊指点再来缘。”:为了她,愿意指引未来的缘分。
    • “疏雨洗遗钿。”:轻雨洗去过往的遗憾,象征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情终古似无情”中情感的对比。
    • 比喻:将“疏雨”比作洗去遗憾的工具,赋予自然以情感。
    • 反问:通过自问加深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知己、爱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知己:象征深厚的情感连接,代表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 芳时:美好时光的象征,提醒人们要珍惜。
  • 疏雨:象征轻柔而细腻的情感,代表着洗去过往的遗憾和重新开始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知己一人谁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期待
  2. “有情终古似无情”的意思是?

    • A. 有情的人不如无情的人
    • B. 有情与无情的界限模糊
    • C. 有情的人总是幸福的
    • D. 无情的人总是孤独的
  3. “珍重好花天”中“好花天”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美丽的花
    • C. 快乐的心情
    • D. 友谊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荷叶杯》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强调了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追忆,纳兰性德更显深沉,而李清照则更显柔美。
  • 纳兰性德《荷叶杯》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探讨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苏轼的诗更具豪放之气,而纳兰性德则多了几分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纳兰性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