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
时间: 2025-04-29 04:2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
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白话文翻译:
画堂里的灯光温暖,帘子轻轻卷起,窗外雨滴叮咚作响。
雨过天寒,夜里在西窗前做的梦却无法成形。
美丽的玉娥再次点燃香炉,倚靠在孤独的屏风前。
她默默无言,眼中含情,不知谁在吹奏水调声的笛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 帘栊:窗帘与窗户。
- 禁漏:指窗户上的雨声。
- 丁丁:形容雨滴声。
- 玉娥: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指代月亮的女神。
- 香印:香气的印记,指熏香。
- 孤屏:孤独的屏风。
- 水调:一种乐曲,常与清幽的意境相关。
典故解析:
- 玉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娥常指代嫦娥,象征着美丽与孤独。
- 水调:古代乐曲的名称,常与柔美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唐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尤其擅长描写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作品。他的词风婉约,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创作于唐代盛世,正是文人墨客纷纷创作、抒情的时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境。
诗歌鉴赏:
《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情感深刻的思考。开篇以“画堂灯暖帘栊卷”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恬静的氛围,配合“禁漏丁丁”的雨声,恰到好处地渲染了雨后清冷的环境,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诗人借助窗外的雨声,表现了内心的烦闷与无奈。梦的破碎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失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而“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则引入了一个神秘的女子形象,她的孤独与香气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最后一句“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将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思念和期待。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堂灯暖帘栊卷:描绘了一个温馨的环境,灯光明亮,窗帘轻轻卷起,暗示着夜晚的宁静。
- 禁漏丁丁:窗外的雨声,为画面增添了一种细腻的动感,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孤独。
- 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雨后气温骤降,夜晚的梦境却无法实现,暗示了内心的失落。
- 玉娥重起添香印:美丽的女子再次点燃香炉,传递出一种优雅与孤独的气息。
- 回倚孤屏:她倚靠在屏风旁,表现出一种无言的情感。
- 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最后一句以问句结尾,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令人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女子比作玉娥,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 拟人:雨声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使词句更具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孤独与美好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暖:象征温暖和安宁。
- 帘栊:代表生活的空间和内心的柔情。
- 雨声: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和心境的微妙变化。
- 玉娥:美丽和孤独的结合,象征着内心的渴望。
- 水调:音乐的意象,代表着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画堂灯暖帘栊卷”中的“暖”指代什么?
A. 温暖的灯光
B. 暖和的天气
C. 温暖的情感
D. 温暖的色彩 -
“雨罢寒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兴奋
D. 孤独
答案: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采桑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孤独与美好,前者通过温暖的环境与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了淡淡的忧伤,而后者则通过对梦境的追求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象的使用上却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