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

时间: 2025-01-27 03:14:23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意思解释

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白话文翻译:

在春风轻拂的岸边,马嘶声和人语交织,芳草绿意绵延无尽;
杨柳在桥边摇曳,落日西沉,高楼上酒旗飘扬。
我心中有多少旧愁和新恨,望着遥远的天空,心中无尽思绪。
我独自站在花前,静静倾听笙歌在画船上回荡。


注释:

  • 马嘶:马的嘶鸣声,表示活跃的春日气氛。
  • 人语:人们的谈笑声,营造出热闹的场景。
  • 芳草绵绵:形容草木繁茂,春意盎然。
  • 酒旆悬:酒旗高高悬挂,表现出饮酒作乐的气氛。
  • 旧愁新恨:过去的忧愁和现在的怨恨,表明内心的复杂情感。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笙歌则是指音乐和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唐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典雅,情感细腻。他的词多描写离愁别恨,情感丰富,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创作于一个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中却涌动着旧愁新恨,反映出他对春光的向往与内心情感的纠结。作品呈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的矛盾,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营造出一种生动而细腻的氛围。开篇的“马嘶人语春风岸”,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马的嘶鸣和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接下来的“芳草绵绵”,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草木繁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然而,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诗人却蕴含了复杂的情感。“旧愁新恨知多少”,一句道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尽管外界春光明媚,内心的愁苦却无法释怀。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词在美丽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更听笙歌满画船”,诗人独自一人,站在花前,倾听悠扬的笙歌,浸润在音乐中,虽然身处于热闹的场景,但内心的孤独感仍然挥之不去。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嘶人语春风岸:描绘春日的生动场景,马与人交融的声音,展现活泼的春气。
  2. 芳草绵绵:进一步渲染春意,草木繁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3. 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细腻描绘环境,酒旗高悬,暗示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诗人却心存愁绪。
  4. 旧愁新恨知多少:诗人自问,内心的忧愁与怨恨是无尽的,表现出思绪的复杂与沉重。
  5. 目断遥天:仰望空天,感到无尽的惆怅与思念。
  6. 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独自站在花前,听着笙歌,虽然环境美好,但心中仍感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嘶人语”与“芳草绵绵”,形成对称的美。
  • 拟人:草木仿佛有生命,与人互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比:外在的春日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反映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通过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的对比,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2. :代表自然的繁茂与生命的延续。
  3. 杨柳:常被视为离愁别恨的象征,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4.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诗人的人生感悟。
  5. 笙歌:音乐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A. 旧愁新恨知多少
    B. 马嘶人语春风岸
    C. 目断遥天

  2. 诗中“酒旆悬”暗示了什么?
    A. 人们在享受生活
    B. 天空阴沉
    C. 孤独的心情

  3.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的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但冯延巳更多地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思念之苦。两者在意象运用上相似,但情感基调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