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道中》
时间: 2025-01-26 00:2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道中
作者: 陆游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是不正当的来到这荒野,江水波涛汹涌,流向何处呢?
我随着乌鹊的初次飞起而起航,直到牛羊归宿的时分。
风力逐渐增强,帆也变得更加有力,橹声时常与悲伤的雁声交织在一起。
傍晚时分,我又驶入淮南的水路,红树与青山相映成趣,令人不禁吟咏。
注释:
- 邪:不正当的,邪门的意思。
- 旷野:荒凉的野外。
- 乌鹊:一种鸟,象征着初生的希望。
- 宿:归宿,停留。
- 帆力健:船帆因风力而更加强劲。
- 橹声:划船时的声音。
- 雁声悲:大雁的鸣叫声中透出忧伤。
- 晚来:傍晚时分。
- 淮南路:指淮河南岸的水路。
- 红树青山:自然景色的对比,象征着诗意与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及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陆游心系国家和人民,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
诗歌鉴赏:
《望江道中》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开篇“吾道非邪来旷野”,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自己来到此地并非出于邪念,而是对江水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心态。接着,诗人通过“江涛如此去何之”的疑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场景,乌鹊的飞起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牛羊归宿的时分则暗喻着生活的轮回与归属感。此处,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展现出一种和谐。
随着“风力渐添帆力健”的描写,诗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增强,仿佛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力量,继续前行。“橹声常杂雁声悲”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雁声的悲鸣与划船的声音交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结尾“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诗人与自然的结合更加紧密,晚归的诗意与自然的美景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归属、对自然的深切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道非邪来旷野:我并非不正当的目的而来到这荒野,表达了自我正当性的确认。
- 江涛如此去何之?:江水波涛汹涌,流向何处呢?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 起随乌鹊初翻后:我随着初飞的乌鹊起航,象征着新的开始。
- 宿及牛羊欲下时:描绘了牛羊归宿的宁静时刻,传达一种归属感。
- 风力渐添帆力健:风力增强,船帆变得有力,象征着生命的动力。
- 橹声常杂雁声悲:划船声与悲鸣的雁声交织,传达孤独感。
- 晚来又入淮南路:傍晚时分驶入淮南的水路,表现归途的宁静。
- 红树青山合有诗:红树与青山相映成趣,唤起诗意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橹声常杂雁声悲”。
- 对仗:如“红树青山”,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归属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命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涛:象征生命的流动与不确定。
- 乌鹊: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 牛羊:归宿与生活的象征。
- 风帆:斗志与生命的动力。
- 红树青山:美的自然景象,象征诗意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道非邪来旷野”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荒野的喜爱
B. 诗人对自己动机的确认
C. 诗人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B -
“风力渐添帆力健”中“帆力”指的是什么? A. 船的速度
B. 船帆的坚固
C. 船帆因风力而增强的能力
答案: C -
诗中的“红树青山”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诗人的孤独
C. 归属感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望江道中》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陆游更侧重于归属感与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放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全面的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望江道中》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