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时间: 2025-01-10 22:4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纳兰性德 〔清代〕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与某人有约定,严城的时钟已经敲过三更。
一弯新月下,稀疏的一些星星。夜已深,我仍未入睡,只有静夜中老鼠窜动在灯下。
原来是瞿唐的风把我阻隔,竟让人恨这无情的命运。
小栏杆外一片寂静,没有声响。几次让我心肠断裂的地方,只有风吹动护花的铃铛。
注释:
- 严城:指的是城池,严密而安静。
- 玉漏:古代计时器,象征时间的流逝。
- 钩新月:形容新月的形状,钩状的月亮。
- 鼠窥灯:鼠类在夜间活动,暗示寂静的环境中微小的动静。
- 瞿唐:指代一种情境或风貌,可能暗示阻隔与哀愁。
- 护花铃:一种铃铛,可能挂在花旁,用以驱赶虫害,或增添花旁的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他是满族人,生于北京,出身于官宦世家,才华横溢,然而一生多遭苦痛,尤其是早逝的妻子令其心境沉重。他的词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表达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纳兰性德的个人情感经历背景下,可能是对某次约会未能如愿的惋惜,或是对情感的思索与感慨。清代社会风气较为保守,个人情感常常受到压抑,词作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是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展现了夜晚深沉的孤独与思念的苦楚。开篇“昨夜个人曾有约”,简洁明了,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错过的约定的惋惜。接着“严城玉漏三更”,通过“玉漏”这一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氛围。诗中“一钩新月几疏星”不仅描绘了夜空的景象,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月亮与星星的稀疏呼应着内心的空虚。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此句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连老鼠在灯下的窜动都显得异常敏感,诗人的心情如同这深夜的静谧,难以平息。接下来“原是瞿唐风间阻”,则揭示了情感的阻隔,表达了对命运无情的怨恨,透出一丝无奈。“小阑干外寂无声”,寂静的夜晚与心中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的情景更显凄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个人曾有约:点明词作的主题,表达了一种对未能相见的期待与失落。
- 严城玉漏三更:通过时间的描写,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
- 一钩新月几疏星:描绘夜空的美丽,同时暗示孤独的心情。
-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增强寂静感,表现诗人的孤独和不安。
-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表达对命运的无奈与怨恨。
- 小阑干外寂无声:强调外界的寂静与内心的纷扰。
-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展示诗人对失去约定的无奈与悲伤,风铃的声响隐喻着内心的伤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喻为“玉漏”,形象生动。
- 拟人:夜晚的静谧与鼠类的活动,使得环境更具情感。
- 对仗:如“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展现了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希望与美好。
- 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护花铃:暗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同时也带有一种脆弱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古代计时器
C. 一种饮品 -
“一钩新月几疏星”中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A. 失落
B. 希望
C. 忧伤 -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均体现了对人生、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词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