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咏弦月》

时间: 2025-01-10 19:00:57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咏弦月
纳兰性德 〔清代〕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
暗移梅影过红桥,
裙带北风飘。

白话文翻译:

初八的月亮,像半面镜子高悬在青空中。
我斜倚在画廊的栏杆上,娇媚而不发一言,
暗暗地梅花的影子悄然掠过红桥,
裙带随北风轻轻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初八月:农历八月初,指月亮刚刚圆缺,呈现出半月的形状。
  • 半镜:形容月亮如同一面半圆的镜子。
  • 画阑:绘有花纹的栏杆。
  • 娇不语:娇媚而不说话。
  • 梅影:梅花的影子。
  • 红桥:可能是指红色的桥,象征美丽的景色。
  • 裙带:指裙子的带子,这里指裙摆。
  • 北风:来自北方的风。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复杂的典故,但“咏弦月”暗含了月亮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9),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出身满族贵族。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情感细腻,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及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的盛年,他在诗词创作上独具一格,常以自然景观表达人生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初八的月亮及其带来的柔美意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女性柔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望江南·咏弦月》是一首通过清晰意象传达细腻情感的作品。诗中描绘的半月,既是对天上明月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初八的月亮,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恰如诗人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展现了淡淡的羞涩与优雅的姿态,仿佛可以想象一位女子依靠在栏杆上,带着温柔的神情,浑然不觉地沉浸在这宁静的夜色中。这里的“娇不语”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

“暗移梅影过红桥”则将月光与梅花影子结合,暗示着生命中的美好瞬间,梅花代表着坚韧与清香,红桥象征着美好的相遇。这种意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句“裙带北风飘”以轻松的笔调收束,既表现了自然的流动,又通过飘动的裙带,传达出一种自由与洒脱的情感。整首诗在描写月色与女子的同时,融入了自然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描绘初八的月亮高悬在蓝天,形象地将月亮比作半面镜子,展现出宁静的夜空和清澈的月光。

  • 斜倚画阑娇不语,
    诗人以“娇不语”形容女子的姿态,体现出一种优雅的情境与女性的柔美,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

  • 暗移梅影过红桥,
    影子悄悄地掠过红桥,传达出一种轻盈与柔和,梅影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 裙带北风飘。
    轻风拂过,裙带随风飘动,表现出一种自由与洒脱,同时也带有几分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亮比作半面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 “梅影”似乎有了生命,暗移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一种灵动。
  • 对仗: 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与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 梅影: 代表坚韧与清香,象征着美的存在。
  • 红桥: 美好的相遇与情感的寄托。
  • 裙带: 自由与女性的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八月”指的是哪个月份?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2. “斜倚画阑娇不语”中的“娇”主要形容什么?
    A. 月亮
    B. 女子
    C. 风

  3. 诗中提到的“梅影”代表什么?
    A. 秋天
    B. 美好瞬间
    C. 伤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也有对月的描写,但更多的是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与纳兰性德的细腻与优雅形成对比。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豪放的笔调描绘月亮,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选》
  • 《古诗词鉴赏》
  • 《纳兰性德诗词集》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望江南·咏弦月》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