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曲》

时间: 2025-01-26 02:12:52

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

台端女儿春思多,镜中巧蹙双青蛾。

凤衾香残鸳梦促,瘦损腰肢无一束。

花开花落向琐窗,芳春速去多匆忙。

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曲
作者: 徐庸 〔明代〕

苏台新柳金婆娑,
西山塞蘸西江波。
台端女儿春思多,
镜中巧蹙双青蛾。
凤衾香残鸳梦促,
瘦损腰肢无一束。
花开花落向琐窗,
芳春速去多匆忙。
郎归不功果何似,
肠断飞来双燕子。

白话文翻译:

在苏台新柳轻盈摇曳的舞姿中,
西山的余晖映照着西江的波光。
台上的女子春思浓烈,
镜中细眉微蹙,似双青蛾。
凤被上的香气已淡,鸳鸯的梦也匆匆结束,
纤细的腰肢已无一束缠绕。
花开花落透过小窗,
芳春匆匆而去,令人感到急迫。
郎君归来无成就,
只让人肠断,飞来的双燕似的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婆娑: 形容柳树轻盈摇动的样子。
  • 塞蘸: 描述西山的余晖轻轻洒落在西江水面上。
  • 巧蹙: 精巧地皱眉,形容女子的思虑。
  • 凤衾: 指华丽的被子,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梦境。
  • 鸳梦: 代表爱情的美好梦境。
  • 肠断: 形容心中极为悲伤。

典故解析: “凤衾”和“鸳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诗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字仲华,号云海,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女子的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子夜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春天的思念与忧伤。首联“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迅速转入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深刻探讨。尤其是“凤衾香残鸳梦促”,通过细致的意象展现出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逝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春思”、“香残”、“匆忙”等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爱情的脆弱,情感层层递进,最终以“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作为高潮,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悲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台新柳金婆娑: 描绘春日柳树轻盈摇曳的美丽姿态,营造出宁静的春天氛围。
  • 西山塞蘸西江波: 描述日落时分,西山的光影洒落在西江水面,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
  • 台端女儿春思多: 指台上的女子因春天的到来而思绪万千,展现她的内心情感。
  • 镜中巧蹙双青蛾: 她在镜中微微皱眉,似乎在思念某人,展示了她的忧愁。
  • 凤衾香残鸳梦促: 香气淡去,梦境匆匆,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已成往事。
  • 瘦损腰肢无一束: 描绘女子因思念而消瘦,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
  • 花开花落向琐窗: 花的开放与凋零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女子的思念变得更加迫切。
  • 芳春速去多匆忙: 表达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令人感叹。
  • 郎归不功果何似: 意指心中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 肠断飞来双燕子: 燕子归来,却因思念而心痛,象征着情感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衾香残”比喻爱情的美好已逝。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芳春速去”赋予春天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念,表现了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深刻反映出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柳: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西山: 代表着远方,承载着思念的情感。
  • 双青蛾: 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思绪,暗示了情感的复杂。
  • 凤衾: 象征着爱情的甜美与温暖。
  • 燕子: 象征归属与思念,暗示着情感的深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衾”指的是哪种事物?
    A. 被子
    B. 衣服
    C. 食物

  2. 诗中“肠断飞来双燕子”中,双燕子象征着什么?
    A. 归属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时间与流逝

  3. “花开花落向琐窗”中,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繁华与凋零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无奈,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春天的同时,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两者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运用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通过上述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子夜曲》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