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时间: 2025-01-11 22:53:38

一水横流千里碧,双峰高插半云偏。

疏疏岸竹千秋律,故故榴花几度禅。

尘世樊笼俱幻迹,山中采药自忘年。

望穷岛外风帆远,矫首云霄羽欲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水横流千里碧,
双峰高插半云偏。
疏疏岸竹千秋律,
故故榴花几度禅。
尘世樊笼俱幻迹,
山中采药自忘年。
望穷岛外风帆远,
矫首云霄羽欲骞。

白话文翻译:

河水横流,碧绿如洗,千里之遥;
双峰高耸,穿破云霭,偏向一边。
岸边稀疏的竹子,千秋以来都在吟唱;
那熟悉的石榴花,不知几度已成禅意。
尘世的种种束缚都是虚幻的痕迹;
在山中采药的人,早已忘却了年岁。
远望海岛之外,风帆渐行渐远;
昂首向天,羽翼欲展翅高飞。

注释:

  • 一水:指河流,形容水的广阔。
  • 双峰:指高山的两座峰,形象生动。
  • 疏疏:稀疏,形容竹子生长得不密。
  • 故故:熟悉的、旧时的。
  • 尘世樊笼:比喻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 采药:指在山中采集药材,隐喻一种超脱的生活。
  • 望穷:目视远方的景象,表达一种向往。
  • 矫首:抬头,形容人向上看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光宇,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或作于作者游览飞来寺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泊。

诗歌鉴赏:

《飞来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开篇描绘了河水的流淌和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感觉。接着,竹子和榴花的描写,既展现出自然的生机,又蕴含了禅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世俗事物的淡然态度。

在“尘世樊笼俱幻迹”这句中,诗人揭示出世俗生活的虚幻与束缚,强调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采药的隐喻不仅表明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描绘了远方的航船和向上的姿态,体现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精神。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思,表现了郭光宇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水横流千里碧:描绘河流的壮阔与清澈。
  2. 双峰高插半云偏: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高耸与壮丽。
  3. 疏疏岸竹千秋律:竹子生长的稀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4. 故故榴花几度禅:熟悉的榴花,象征着静谧的内心世界。
  5. 尘世樊笼俱幻迹:揭示世俗的虚无,表达对现实的反思。
  6. 山中采药自忘年:隐喻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7. 望穷岛外风帆远:表现出对远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8. 矫首云霄羽欲骞:抬头仰望,寓意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世樊笼”,将生活的束缚比作牢笼。
  • 对仗:如“疏疏岸竹”和“故故榴花”,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如“千秋律”,赋予竹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 山:象征坚定与气节。
  • 竹:象征高洁、坚韧。
  • 榴花:象征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世樊笼”意指: A. 自由自在
    B. 生活的束缚
    C. 自然的美
    D. 心灵的宁静

  2. 诗中提到的“采药”象征: A. 财富
    B. 超脱的生活
    C. 人际关系
    D. 美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飞来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前者更强调超脱与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