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2:12:52

泽国芙蓉吐,林园络纬鸣。

十分涵夜色,一片起秋声。

处处催刀尺,偏教懒妇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泽国芙蓉吐,林园络纬鸣。
十分涵夜色,一片起秋声。
处处催刀尺,偏教懒妇惊。

白话文翻译

在泽国的芙蓉花竞相开放,树林里蟋蟀声声作鸣。
夜色十分浓厚,四周响起阵阵秋天的声音。
到处都在催促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景让懒惰的妇女惊醒。

注释

  • 泽国:指湿地或水域丰富的地区,通常指南方水乡。
  • 芙蓉:指荷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络纬:即蟋蟀,蟋蟀的鸣叫声在秋季尤为明显。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常常与萧瑟的气氛相联。
  • 刀尺:指时间的流逝,隐喻时间如刀尺一样不断切割。
  • 懒妇:指那些懒惰的妇女,象征着对生活的无所事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庸,明代诗人,生于南方水乡,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江南地区的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当时南方的乡村生活与人们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徐庸的《子夜吴歌四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深邃。开篇以“泽国芙蓉吐”勾勒出水乡的美丽景致,芙蓉花的开放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林园络纬鸣”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夜晚,蟋蟀的鸣叫声为寂静的夜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诗句中“十分涵夜色”将夜色的深厚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安静。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情感的主题——“处处催刀尺,偏教懒妇惊”。这里的“催刀尺”通过时间的流逝唤起了人们的警觉,懒惰的妇女在此情景中被惊醒,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不可抗拒的时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在描绘秋夜的同时,蕴含了对生活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泽国芙蓉吐:描绘了水乡的美丽,芙蓉花竞相开放,象征着生机。
  2. 林园络纬鸣:蟋蟀在树林中鸣叫,增强了夜晚的氛围。
  3. 十分涵夜色:夜色浓厚,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4. 一片起秋声:秋天的声音在四周响起,暗示季节的变化。
  5. 处处催刀尺:时间在不断流逝,催促着人们的生活。
  6. 偏教懒妇惊:懒惰的人在这样的催促中被惊醒,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喻为“刀尺”,形象生动。
  • 拟人:秋声被赋予了情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呼唤。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间的感慨,展现出人们在自然与时间之间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生命力。
  • 络纬:体现了秋季的特征,带有一种孤独的美。
  • 夜色:象征宁静与深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 秋声:引起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泽国”指的是哪种地方?

    • A. 山地
    • B. 湿地
    • C. 沙漠
    • D. 平原
  2. “处处催刀尺”中的“刀尺”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压力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变化
    • D.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湿地
  2.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徐庸的《子夜吴歌》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徐庸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交融,而李白则倾向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