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时敏别》
时间: 2025-02-04 16:1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陈时敏别
作者:杨基 〔明代〕
近别会有期,
远别易惨凄。
一人失意行,
众宾颜色低。
相顾各无语,
握手立大堤。
白沙飞轻烟,
赤草漫路蹊。
灶户八九家,
皮肉瘦且黧。
再拜谒官长,
鹄立无所赍。
孤厅如荒邮,
壁落新补泥。
日没官吏散,
角角野雉啼。
归来对寒灯,
儿女相孩提。
虽云去乡国,
喜不闻鼓鼙。
官卑职易称,
牛刀用割鸡。
回首华亭鹤,
月白露凄凄。
白话文翻译
即将分别,未来还有重逢的期盼,但久别则容易感到悲惨和凄凉。一个人失意而行,众人也都显得面色低沉。彼此相视无言,握手时犹如立于大堤之上。白沙轻烟飘飞,赤草漫延于路旁。灶房里八九家,家家户户都显得瘦弱而黧黑。再次向官长拜见,却如同站立的鹤,无所奉献。孤零零的大厅如同荒废的邮局,墙壁新补的泥土依旧显得不堪。太阳落下,官吏们纷纷散去,四野传来野雉的啼鸣。回家对着寒冷的灯光,儿女们在一旁嬉戏。虽然说是离开故乡,但我却很高兴听不到战鼓的声音。职位卑微、工作易于称量,如同用牛刀去割鸡。回首看华亭的白鹤,月光之下露水凄然。
注释
- 近别会有期:即将分别,未来还有重逢的希望。
- 远别易惨凄:长时间的别离容易产生悲伤和凄凉。
- 众宾颜色低:众多宾客的面色都显得沉重。
- 握手立大堤:此处比喻握手如同在大堤上,象征着分离的沉重与不舍。
- 白沙飞轻烟:白色的沙子在空中飞扬,像轻烟一样。
- 灶户八九家:周围几家灶房,暗示生活的艰辛。
- 鹄立无所赍:如同鹤立般无所带的状态,象征着对前途的迷茫。
- 孤厅如荒邮:孤独的大厅如同荒废的邮局,暗示着冷清与无所依靠。
- 儿女相孩提:儿女们在旁玩耍,带来一丝温暖。
- 牛刀用割鸡:形容职位卑微,工作琐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字子真,号青山,浙江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怀为主,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与友人陈时敏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故乡、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歌鉴赏
《与陈时敏别》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索。诗的开端以“近别会有期,远别易惨凄”两句,将离别的情感迅速引入,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与心境反映,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凄凉。
诗中“白沙飞轻烟,赤草漫路蹊”,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映衬内心的波动,使得情感与景象交织,形成了深邃的意境。尤其是“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展现出社会底层的苦涩。
此外,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时,借助“握手立大堤”这一形象,传递了分离的沉重感。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家庭,描绘了“儿女相孩提”的温馨场景,虽然生活艰辛,但亲情的温暖依然存在,形成了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反思,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别会有期:即将分别,未来还有重逢的希望。
- 远别易惨凄:长时间的别离容易产生悲伤和凄凉。
- 一人失意行:一个人失意而行,表明心情的低落。
- 众宾颜色低:众多宾客的面色都显得沉重。
- 相顾各无语:彼此相视无言,表现出不舍与沉默。
- 握手立大堤:握手的瞬间如同站在大堤上,暗含不舍与重负。
- 白沙飞轻烟:自然景象的描写,映衬离别的轻愁。
- 赤草漫路蹊:荒凉的路途,暗示人生的艰难。
- 灶户八九家:周围几家灶房,暗示生活的艰辛。
- 皮肉瘦且黧:形象地描绘出人们的贫困与无奈。
- 再拜谒官长:再次向官长拜见,表现对权威的敬畏。
- 鹄立无所赍:如同鹤立般无所奉献,暗示迷茫。
- 孤厅如荒邮:孤独的大厅如同荒废的邮局,冷清无依。
- 日没官吏散:夕阳西下,官吏散去,生活的结束。
- 角角野雉啼:野雉的啼鸣,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 归来对寒灯:回到家中,面对寒冷的灯光,象征孤独。
- 儿女相孩提:儿女们在旁嬉戏,带来一丝温暖。
- 虽云去乡国:虽然离开故乡,却未感到太多悲伤。
- 喜不闻鼓鼙:不想听到战鼓声,暗示对战争的厌恶。
- 官卑职易称:职位卑微,工作琐碎,反映社会地位。
- 牛刀用割鸡:形容职位卑微,做琐碎的工作。
- 回首华亭鹤:回首华亭,思念故乡的意象。
- 月白露凄凄:月光下露水凄然,增加了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握手立大堤”生动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眷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沙:象征轻愁与离别的沉重。
- 赤草:暗示人生的艰辛与荒凉。
- 孤厅:象征孤独与冷清。
- 寒灯: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华亭鹤:象征思念故乡与往事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与陈时敏别》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离愁
- C. 愤怒
- D. 无奈
-
“握手立大堤”中的“大堤”象征什么?
- A. 安全
- B. 不舍
- C. 财富
- D. 友谊
-
诗中提到的“白沙”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轻愁
- C. 友谊
- D.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杨基的《与陈时敏别》更加注重对生活环境的描绘,情感更为细腻。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杨基则更侧重于个人的离别感受与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