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鹂啼。晓梦疑。迢递江南人未归。春愁双鬓知。雁南飞。乡思迟。长忆江村细雨时。闲看鸥鹭矶。
白话文翻译:
黄鹂在晨曦中鸣叫,我的梦中似乎有些疑惑。遥远的江南故乡,亲人却未归来。春天的愁绪染白了我的鬓发。大雁南飞,乡愁愈发沉重。我常常想念那江村细雨纷飞的时光,闲坐观望鸥鸟与鹭鸶在岸边嬉戏。
注释: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晓梦:清晨的梦,表达梦醒时的迷茫。
- 迢递:遥远的意思。
- 双鬓:指两侧的鬓发,象征衰老或愁苦。
-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
- 江村: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江南地区的村庄。
- 细雨:细小的雨,常用来表现温柔的情感。
- 鸥鹭:海鸥与白鹭,常用来象征宁静的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权,号石山,明代诗人、政治家,以诗才和清白的品德著称。夏言的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作者身处官场之际,因政务繁忙与乡愁交织,写下了对故乡江南的深切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长相思 其三》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抒情诗。诗中的黄鹂啼声,描绘了春日的清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未归故人的惆怅。诗人在梦中迷惑,带出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思念。
“春愁双鬓知”,将春天的愁苦与岁月的流逝结合起来,表现出诗人因思乡而感到的年华已逝、白发渐生的悲凉。这里的“雁南飞”更是对故乡的唤起,南飞的大雁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呼唤,乡愁愈加沉重。
“长忆江村细雨时”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怀念,细雨中的江村,似乎是诗人心灵寄托的地方,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受。最后一句“闲看鸥鹭矶”,则是诗人在思念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鹂啼。晓梦疑。——清晨的黄鹂鸣叫,唤醒了诗人的梦境,带来一丝困惑。
- 迢递江南人未归。——远方的江南,亲人却迟迟未归,增添了思念之情。
- 春愁双鬓知。——春天的愁绪显现于双鬓,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中的忧伤。
- 雁南飞。乡思迟。——大雁南飞,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沉。
- 长忆江村细雨时。——长久地怀念那个江村细雨纷飞的时刻,充满温暖的记忆。
- 闲看鸥鹭矶。——在宁静的环境中,悠闲地观看鸥鸟与鹭鸶,寻求心灵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黄鹂、雁等自然意象,象征思乡与孤独。
- 对仗:如“黄鹂啼”与“晓梦疑”,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界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乡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及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愁苦,反映了人们在异乡对故土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暗示着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江南:作为故乡的象征,承载着亲情与温暖的记忆。
- 细雨:代表柔和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宁静生活的向往。
- 鸥鹭: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表现诗人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鹂啼”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
- C. 悲伤
-
“雁南飞”象征着什么?
- A. 归去
- B. 离别
- C. 幸福
-
诗人对江村的记忆是怎样的?
- A. 清冷
- B. 温暖
- C. 忘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长相思 其三》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而夏言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夏言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