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1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其二
作者:刘辰翁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白话文翻译:
灯下的船舫映着华美的星星,崖山的码头,官军在此围困。
明亮的月光圆润,银色的烟花短暂,春天的景象如此仓促。
麟洲的水浅,鳌山的波流淌,愁绪如同汨罗江的夜雨。
我还记得,那美好的时光与美景,当年在邺下的仙侣。
如今无奈,在元宵佳节,仿佛又回到月圆的十五。
小庙里看灯,街上转鼓,似乎更加添了几分惆怅。
传来的橘柑冷风,吹得漏水尽,又见岁月流逝。
我依稀记得,那弓弯的一句话,犹如虞兮的情语。
注释:
- 灯舫:指装饰华丽的船舫,常用于节庆。
- 崖山:山名,指地理位置。
- 璧月:明亮的月光。
- 麟洲与鳌山:地名,象征美好景色。
- 汨罗:指汨罗江,古代名川,与屈原的故事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填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
《永遇乐 其二》创作于南宋时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诗人借助节日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永遇乐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对灯会、月圆、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的“灯舫华星”勾勒出一个热闹的灯会场景,紧接着的“官军围处”则突显了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在美好与苦难之间的矛盾。
在诗中,月亮的圆满和短暂的银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愁似汨罗夜雨”,则将愁苦的情感深化,借用汨罗江的夜雨,表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忧伤。接下来,“良辰美景”与“无奈”的对照,进一步强化了怀旧情绪。最后,诗人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舫华星:描述了灯下的船舫与星空的美丽场景。
- 崖山碇口,官军围处:描绘了围困的局面,暗示动荡的社会背景。
-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自然之美的渲染,寓意心中惆怅。
- 愁似汨罗夜雨:使用汨罗江的意象,表达深沉的忧愁。
- 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怀旧的情感,追忆往昔美好时光。
-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现实的无奈感,节日却无法释怀。
-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描绘节日的热闹,却增添了惆怅。
-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无情。
- 空犹记,弓弯一句:对往昔的记忆,似乎在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汨罗夜雨”,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璧月辉圆,银花焰短”,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让岁月显得有情,使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象征着希望与庆祝。
- 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江雨:象征着忧愁与离别。
- 岁月:象征着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汨罗夜雨”指代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
诗人怀念的美好时光是在哪个地点?
- A. 邺下
- B. 梁山
- C. 长安
-
诗中“良辰美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怀旧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适合与《永遇乐 其二》进行对比。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选读》
- 《宋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