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时间: 2025-01-26 00:31:23

路漫漫,恨漫漫。

竹叶撩风送响繁。

凄清满画栏。

夜将阑,漏声残。

看尽馀灯伴晓寒。

愁怀欲遣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沈宜修 〔明代〕
路漫漫,恨漫漫。
竹叶撩风送响繁。
凄清满画栏。
夜将阑,漏声残。
看尽馀灯伴晓寒。
愁怀欲遣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漫长的路途带来的无尽愁苦。竹叶在风中摇曳,传来阵阵哀怨的声响,令人感到凄清。夜晚即将结束,漏水声渐渐疲弱。看尽了窗外的余灯,伴随着清晨的寒意,心中的忧愁却难以排遣。


注释

  • 漫漫:形容路途或时间很长,无法尽快结束。
  • 撩风:竹叶在风中摇动,发出声响。
  • 凄清:形容环境的清冷与悲凉。
  • :指夜晚即将结束。
  • 漏声:指漏水声,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 馀灯:指夜晚剩余的灯光。
  • 晓寒:指清晨的寒意。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入特定的典故,但“竹叶撩风”意象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心的孤独,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宜修,明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尤其在抒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沈宜修心境低落、孤独之时,反映了他对人事变迁的感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沈宜修的《长相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途旅行中的孤独与忧愁。诗的开头以“路漫漫,恨漫漫”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漫无边际的愁苦感。接着“竹叶撩风送响繁”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竹叶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声。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凄清满画栏”展现了夜晚的清冷,诗人在窗前独自凝望,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悲伤。夜将尽,漏声残,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惆怅。最后两句“看尽馀灯伴晓寒,愁怀欲遣难”则表现了诗人面临晨曦的冷清,愁苦依旧难以释怀,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孤独感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漫漫,恨漫漫:长路漫漫,心中无尽的恨意,暗示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
  • 竹叶撩风送响繁:竹叶随风摇曳,发出繁密的声响,象征着诗人对孤独的感知。
  • 凄清满画栏:形容夜景的凄清,栏杆前满是清冷的气氛。
  • 夜将阑,漏声残:夜晚即将结束,漏水声渐渐微弱,象征时间的流逝。
  • 看尽馀灯伴晓寒:看尽了夜晚最后的灯光,伴随着清晨的寒意,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
  • 愁怀欲遣难:内心的愁苦难以排遣,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叶“撩风”,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路漫漫,恨漫漫”,形成对比与呼应,增强诗的音韵美。
  • 意象:竹叶、漏声、余灯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与愁苦,揭示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表现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竹叶: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
  • 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伤感的意味。
  • 余灯:代表夜晚的余韵,暗示孤独与失落。
  • 晓寒:象征清晨的寒冷,增强了诗的悲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路漫漫,恨漫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平静
  2. “竹叶撩风”中,竹叶的动作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孤独的情感
    • C. 欢乐的回忆
  3. 诗人看尽余灯后,伴随的是哪种情感?

    • A. 开心
    • B. 感伤
    • C.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而沈宜修的《长相思》则通过夜晚的孤独与愁苦表现对生命的思考。两者都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自然意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偏向思乡情怀,而后者则更为沉重与内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以上是对沈宜修《长相思》的全面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