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4:4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木苍藤自一丘,
草庐吾亦爱深幽。
断无俗物敢排闼,
尽有好山堪倚楼。
已老始知书作祟,
不才宁与命为仇。
石床只在松阴底,
拳手支头百不忧。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古老的树林和苍翠的藤蔓自然形成了一座山丘,我也十分钟爱这深邃而幽静的小草庐。这里绝不允许任何世俗的事物打扰,只有美丽的山景可以倚靠。在年老之际才明白书本的道理在作祟,没本事的我宁愿与命运为敌。石床只在松树的阴影下,我用手支着头,毫无忧虑。
注释:
- 古木:指的是年久失修的老树。
- 苍藤:指的是青翠的藤蔓。
- 草庐:用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着隐居生活。
- 排闼:打开门,指打扰。
- 倚楼:倚靠着楼台,意指欣赏风景。
- 书作祟:指读书的道理让人烦恼。
- 不才:指自己没有才华。
- 拳手支头:用手撑着头,表示闲适和无忧。
典故解析:
- 隐居:诗中描绘的环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 书本:古代文人往往通过书本寻求智慧,诗中提到的书作祟,反映了对读书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气节。
创作背景:
《山中 其四》创作于方岳隐居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心灵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中 其四》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篇,描绘了诗人对于幽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开篇的“古木苍藤自一丘”,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带给读者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以“草庐吾亦爱深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在繁华世界之外选择宁静的决心。
接下来的“断无俗物敢排闼”,诗人强调了他所处环境的纯净与安宁,体现了对世俗干扰的拒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随着诗的深入,作者反思了自己的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他在“已老始知书作祟”中,揭示了智慧和无知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石床只在松阴底,拳手支头百不忧”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一个平和的境界。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依恋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超脱,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木苍藤自一丘:描绘了一片古老树林和藤蔓,营造出清幽的自然环境。
- 草庐吾亦爱深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强调了宁静的生活态度。
- 断无俗物敢排闼:显示出隐居生活的独特性,拒绝世俗的干扰。
- 尽有好山堪倚楼:赞美周围美丽的山景,借景抒情。
- 已老始知书作祟:反思自己年老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困扰。
- 不才宁与命为仇:表现出对自己无才能的无奈与对命运的不屈。
- 石床只在松阴底:描述了自己安静的栖息之所,强调自然的安逸。
- 拳手支头百不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和无忧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和苍藤比作幽静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古木苍藤”与“草庐吾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自然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着自然和岁月的积淀。
- 苍藤:代表生命的韧性与自然的美。
- 草庐:隐喻隐居的生活方式,追求平静。
- 松阴:象征着庇护与安宁的生活环境。
- 石床: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木苍藤自一丘”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繁华热闹
- B. 幽静自然
- C. 人生困惑
- D. 追求名利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充满向往
- C. 绝望
- D. 忍耐
-
“已老始知书作祟”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朋友的看法
- B. 对命运的接受
- C. 对知识的反思
-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理想,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两者均展现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方岳则更强调对世俗的拒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方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