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匪书谁与稽,匪竹谁与居。
以书造竹所,俯仰千载馀。
白话文翻译:
这不是书籍,谁来考证?这不是竹子,谁来栖息?
我用书籍构造竹子的居所,俯视仰望已经千年了。
注释:
- 匪:不是,否定的意思。
- 稽:考证、查考。
- 竹:这里指竹子,象征自然和栖息之地。
- 所:地方、场所。
- 俯仰:俯视和仰望,表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书”和“竹”,可以看作是对文化与自然的思考。古人常以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书则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诗中对这两者的结合,反映了作者对人文环境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君室》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士人对自然和文化的追求达到高峰。此诗反映了诗人处于历史长河中的思索,表达了对书籍与竹子这两种文化象征的热爱与理解。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书籍和自然的思考。开头的“匪书谁与稽,匪竹谁与居”直接引出作者对书籍和竹子的质疑,显示出一种孤独和思索的状态。诗人不仅在探讨知识的来源,也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接下来的“以书造竹所,俯仰千载馀”则将视野拉长,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与竹子交织出一种文化的延续。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流逝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匪书谁与稽:
- “匪书”即不是书籍,质疑书籍的真实性或价值。
- “谁与稽”意指没有人来考证这些书的内容,表现出一种对知识的无奈。
-
匪竹谁与居:
- “匪竹”同样表示不是竹子,可能隐含对自然栖息地的失落。
- “谁与居”强调了缺乏归宿感。
-
以书造竹所:
- 这里表达了用书籍作为构建竹子栖息地的材料,象征文化的力量。
-
俯仰千载馀:
- “俯仰”体现了对历史的回顾,似乎在叹息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匪书”和“匪竹”,形成平行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书籍象征知识,竹子象征自然和栖息,二者合一,反映人文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书籍和自然的思考,探讨了文化传承与自然栖息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 书:象征知识、智慧和文化。
- 竹:象征自然、高洁及人类的栖息之所。
- 千载:象征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匪书”在诗中意指:
- A. 书籍
- B. 不是书籍
- C. 竹子
- D. 知识
-
诗中“俯仰千载”表达了:
- A. 诗人的孤独
- B. 对时间的感慨
- C. 对竹子的喜爱
- D. 对书籍的依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探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达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应历史变迁和对国家的忧虑,与方岳的思考时间流逝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