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 别思》

时间: 2025-01-26 05:29:02

芳草凄迷天外碧,细雨满城寒食。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怕见灞桥春色。

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惟有燕儿知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凄迷天外碧,
细雨满城寒食。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
怕见灞桥春色。
清尊强就花前席,
自扶起宿酲无力。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
惟有燕儿知得。

白话文翻译:

芳草在天边迷蒙的碧色中,细雨洒满了整个城市,正值寒食节。因离别而感到怨恨与惊扰,年复一年我的心都沉醉其中,害怕再看到灞桥的春色。虽然在花前的酒席上强自饮酒,却已无力自扶,醉意未消。短暂的愁苦,一整个春天的寂静,只有燕子知道我的心事。

注释:

  • 芳草:指春天的青草。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天,以纪念介子推。
  • 怨别惊离: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与惊慌。
  • 灞桥春色:灞桥是长安附近的一座桥,春天的景色美丽,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春光。
  • 清尊:指清酒的酒杯。
  • 宿酲:指宿醉,喝酒后的不适。
  • 牢愁:指心中沉重的忧愁。
  • 岑寂:指寂静、冷清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鼎臣,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他的诗风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常常借景抒情,表现出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特定的节日寒食,正值春季,诗人因离别之苦而感到忧伤,表达了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社会背景上,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离别与生死的思考愈发显著。

诗歌鉴赏:

《雨中花令 别思》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的“芳草凄迷天外碧”便将读者带入一幅迷蒙的春景中,青草的碧绿与细雨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接着,诗人对“怨别惊离”的感慨,表明了他心中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怕见灞桥春色”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恐惧。灞桥春色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但对诗人来说,这样的回忆却是令人痛苦的,因为它提醒着他失去的东西。后面的“清尊强就花前席”描绘了在花前酒席上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虽试图借酒消愁,但“自扶起宿酲无力”则体现了他醉后无力回天的状态。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惟有燕儿知得”结束,燕子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希望,但此时却成了诗人心事的倾诉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种结合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草凄迷天外碧:描写春草的青翠与迷离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2. 细雨满城寒食:寒食节的细雨覆盖整个城市,象征着冷清与孤寂。
  3.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与惊慌,心中对往年回忆的沉醉。
  4. 怕见灞桥春色:不愿再见那美好的春色,因其带来的痛苦回忆。
  5. 清尊强就花前席:在花前席上勉强喝酒,隐含酒后失态的无奈。
  6. 自扶起宿酲无力:醉酒后无力自持,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7.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短暂的愁苦与漫长的春天寂寞,感情的沉重。
  8. 惟有燕儿知得:只有燕子了解诗人的心情,象征着孤独的倾诉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芳草”与“细雨”比喻诗人的思念与忧伤。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理解诗人心情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对仗:如“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离别的深切怀念与内心孤独的苦楚,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暗示忧伤。
  • 细雨:象征温柔与悲伤,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灞桥春色:代表美好的回忆与失去的青春。
  • 燕儿:象征春天的希望,同时也是孤独的倾诉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中花令 别思》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3. 诗人对“灞桥春色”的态度是? A. 喜爱
    B. 恐惧
    C. 无所谓
    D. 怀念

答案:

  1. C. 清代
  2. B. 清明节
  3. B.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孙鼎臣的《雨中花令 别思》,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词更显温柔细腻,而孙鼎臣则更显沉重与孤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词研究》
  • 《李清照与她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