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示蒋颖叔》

时间: 2025-01-11 11:00:19

扶衰南陌望长楸,灯火如星满地流。

但怪传呼杀风景,岂知禅客夜相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衰南陌望长楸,
灯火如星满地流。
但怪传呼杀风景,
岂知禅客夜相投。

白话文翻译:

在南边的街道上,我扶着疲弱的身体望着那高大的梧桐树,
灯火像星星一样洒满了大地。
可惜人们总是抱怨夜晚的美景被打扰,
难道不知道夜里有禅客在此相聚吗?

注释:

  • 扶衰:扶着衰弱的身体,形容作者的身体状况。
  • 南陌:南边的街道。
  • 长楸:高大的梧桐树。
  • 灯火如星:形容灯光闪烁、繁多。
  • 传呼:呼叫、抱怨。
  • 杀风景:破坏景致,指夜晚的喧闹声。
  • 禅客:修行佛教的僧侣,夜晚聚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禅客”一词暗示了与佛教相关的文化背景,表现出诗人对于宁静的追求和对喧嚣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提倡变法,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富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呈现出夜晚的美好与人们的喧闹之间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戏示蒋颖叔》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味的诗作,诗人在描绘夜景的同时,表达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批判。开篇“扶衰南陌望长楸”,通过“扶衰”二字,诗人自我揭示了其身体的虚弱,增加了诗的感情色彩。接着“灯火如星满地流”,将夜晚的繁华与宁静相对比,描绘出一个灯火辉煌却又喧闹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第三句“但怪传呼杀风景”,是诗人的感慨与无奈,指责人们在夜晚的热闹中失去了对美景的欣赏与珍惜。而最后一句“岂知禅客夜相投”,则引入了禅宗的思想,说明在这热闹的背后,仍有一群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讽等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喧闹与静谧、繁华与内心的关系,表达了王安石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扶衰南陌望长楸”意指诗人身体虚弱,走在南边的街道上,目光投向高大的梧桐树,暗含对自然的向往。
    2. “灯火如星满地流”描绘夜晚灯光闪烁的景象,显示出夜的繁华与热闹。
    3. “但怪传呼杀风景”是一种反思,诗人对人们的抱怨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喧嚣破坏了夜晚的美。
    4. “岂知禅客夜相投”则指出在这喧嚣中,仍有人追求内心的宁静,暗示禅宗的思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灯火如星”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美丽。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扶衰南陌”与“灯火如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与对美好景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繁华与热闹,代表人们的生活状态。
  • 长楸:象征自然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
  • 禅客:代表追求内心宁静的人,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扶衰”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身体虚弱
    B. 精神状态
    C. 生活困境

  2. 诗中“灯火如星”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夜晚的寂静
    B. 夜晚的繁华
    C. 白天的光明

  3. “岂知禅客夜相投”意在表达: A. 夜晚的热闹
    B. 对喧嚣的反思
    C. 对景色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戏示蒋颖叔》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涉及夜晚的感受,不过王安石关注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这两首诗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