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时间: 2025-01-25 07:28:17意思解释
拟行路难
原文展示: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羇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羇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鸟儿在清晨和傍晚欢快地鸣叫,最让人伤感的是君子的忧思。
我最初辞别家乡去从军,心中志向高远,气焰如同云霄。
流浪生活已经过去三年,忽然间头发变白,胡须也变得苍白。
如今傍晚我在水边,酒已喝尽,明天对镜再看,酒又满盈。
但恐怕我死后成为鬼客,思乡之情寄托在幽灵之中。
我常常怀念旧乡,想到我昔日的朋友多有悲声。
忽然见到过路的客人问我去向何处,哪里知道我家在南城。
我回答说我曾经住在你家乡,知道你在这里做官。
我已经离开故乡万里,现在才去远征。
来时听说你的妻子,独自一人在闺中守贞。
也有人说她早晨在空房间里悲泣,晚上泪水沾湿衣裳。
她的容颜憔悴已非昔日的娇美,蓬乱的头发和衰老的面容再也无法打扮。
看到这些情景,让人更加感到悲伤。希望你能够常常怀念我,不要忘记。
注释:
- 喈喈:鸟鸣声,形容春禽的欢叫。
- 君子:古代指有德行的人,这里指有情怀的士人。
- 羁役:指被拘束的工作或役务。
- 贞名:指坚贞的名声。
- 蓬鬓:形容头发散乱。
典故解析:
“白发”“素髭”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鬼客”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字德馨,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志向、思乡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鲍照从军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艰难处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通过春鸟的鸣叫,引出诗人对君子情怀的关注。在辞家从军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荣华志向与流浪生活的矛盾,三年间的流亡生活让他感到憔悴和无奈。诗中频繁提到白发、泪水等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对过客的问询,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他与故人之间的隔阂。结尾的“愿君怀不暂忘”更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天的鸟儿欢快地鸣叫,寓意生命的朝气。
- 君子的忧虑和思念,暗示心中苦闷与孤独。
- 离家从军,壮志凌云,但却因流浪而生白发,感叹光阴荏苒。
- 临水自饮,明日又将面对镜子,展现生活的无常。
- 担忧死后成为孤魂,寄托生前的思乡情感。
- 怀念旧时乡野与朋友,体现了对旧时光的眷恋。
- 忽见过客,问起自己,显现出他家庭与个人身份的疏离感。
- 对朋友的妻子和她的悲苦感到同情,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发”“泪水”形象地传达情感。
- 拟人:春禽的鸣叫被赋予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春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泪水:传达了悲伤与思念之情。
- 故乡:代表着归属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提到“春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命的希望
B. 忧伤的思念
C. 欢快的生活
D. 自然的美丽 -
“我行离邑已万里”中的“邑”指的是?
A. 家乡
B. 城市
C. 农村
D. 战场
-
-
填空题:
- 诗中提到的“贞名”是指_____。
- “见此令人有余悲”中的“此”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
- 诗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错)
- 诗中有描绘对友人家庭状况的内容。(对/错)
答案:
- A
- A
- 坚贞的名声
- 朋友的悲伤与憔悴
- 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鲍照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鲍照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体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词选》
- 《鲍照全集》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