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时间: 2025-01-11 07:44:32

君不见冰上霜。

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

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

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

白发零落不胜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冰上霜,
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
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
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
白发零落不胜冠。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冰面上的霜吗?
外面寒冷而阴暗。
尽管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下,
可到底能有几时的安宁呢?
民生本就如此,
是谁让人们的意志不断遭受打击?
年复一年,时光如同削减一样,
白发渐渐增多,已无法再撑起帽子。

注释:

  •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到。
  • 冰上霜:冰面上覆盖的霜,暗示寒冷。
  • 表里阴且寒:内外都寒冷阴暗,表达一种压抑的氛围。
  • 虽蒙朝日照:虽然被朝阳照耀,意指即使有阳光照射,生活依旧艰难。
  • 民生故如此:百姓的生活本就这样,暗指社会的困苦。
  • 摧折:摧毁、折磨。
  • 年去年来自如削:时间一去不复返,像被削减一样。
  • 白发零落:白发渐渐增多,难以承受。

典故解析: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感慨与社会的苦难。诗中提到的“冰上霜”与“白发”,象征了寒冷与衰老,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艰辛。整个诗作在表现个人感受的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疾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 414-466),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常以悲愤的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南北朝动荡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鲍照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鲍照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内外环境的对立:明亮的朝阳照耀着,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与阴暗。诗中“冰上霜”的意象,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命运的隐喻。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无奈与忧伤的反思,彰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尤其是“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令人不禁感慨万千。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仍渴望希望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冰上霜:引入观察,激发读者的思考。
  2. 表里阴且寒: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3. 虽蒙朝日照:即使有光明的希望,现实依旧困苦。
  4. 信得几时安: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5. 民生故如此:强调社会的普遍苦难。
  6. 谁令摧折强相看:追问社会造成的苦难,提出反思。
  7. 年去年来自如削:时间流逝的无情与生命的消逝。
  8. 白发零落不胜冠:人生的无常与衰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传达内心的冲突。
  • 比喻:用“冰上霜”比喻生活的冷酷。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传递出一种悲伤而又不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冰上霜:象征寒冷与无情。
  2. 朝日:象征希望与光明。
  3.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深刻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上霜”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光明

  2. “年去年来自如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未来
    B. 时间的无情
    C. 快乐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青春
    B. 生命的脆弱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都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不屈,而鲍照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内心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却同样反映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鲍照诗文集》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