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时间: 2025-01-11 04:57:21

君不见柏梁台。

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

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

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

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

莫令含叹下黄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行路难
鲍照 〔南北朝〕

君不见柏梁台,
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
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
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
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
莫令含叹下黄垆。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柏梁台吗?如今只剩下荒草丛生。你难道没有看到阿房宫吗?寒云之下,雉鸟栖息其中。那些歌妓舞女如今都在哪里呢?高高的坟墓在山角堆积。长袖纷纷的舞女只是徒然争艳,已不是我曾经的千金之身。随酒逐乐,任意而去,别让人感叹我如今的落魄。

注释:

  • 柏梁台:传说中的台楼,象征奢华和繁华的过去。
  • 阿房宫:指秦始皇修建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最终的衰落。
  • 寒云:指阴霾的天空,暗示凄凉的环境。
  • 歌妓:歌舞艺人,曾经的繁华如今已不复存在。
  • 长袖纷纷:形容舞女的衣袖飘动,象征繁盛的舞乐。
  • 黄垆:古代酒家,指饮酒作乐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孟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辞采华美、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乐府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鲍照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哲理意义的诗,鲍照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柏梁台和阿房宫,都是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象征,但如今都已成为荒废的遗址,显示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短暂。诗人用“歌妓舞女”来反映当时的风华绝代,如今却无影无踪,这不仅是对繁华落幕的惋惜,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在情感上,诗人以“随酒逐乐任意去”来表现对现实的放纵和无奈,似乎在面对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时,他选择了一种消极的态度,而“莫令含叹下黄垆”则是在劝诫自己不要沉溺于过往的哀叹中。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展现了鲍照深邃的思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柏梁台:引导读者关注历史遗迹,提出了一个反问,激起对过去的思考。
  • 今日丘墟生草莱:描绘柏梁台如今的荒凉,突显时间的流逝。
  • 君不见阿房宫:继而引入阿房宫,进一步加深历史的厚重感。
  • 寒云泽雉栖其中:描绘阿房宫的凄凉景象,象征繁华已逝。
  • 歌妓舞女今谁在:表达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望。
  • 高坟垒垒满山隅:隐喻历史的积淀与死亡的不可逆。
  • 长袖纷纷徒竞世:描绘繁华的表象与现实的落寞。
  • 非我昔时千金躯:自我反思,表达对过去自我的怀念。
  • 随酒逐乐任意去:表现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放任自流。
  • 莫令含叹下黄垆:劝诫自己不要沉湎于哀叹,让人感受到一种自我解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辉煌与荒凉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命运。
  • 意象:使用柏梁台、阿房宫等意象,传达历史的沉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怀念与现实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更迭,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 柏梁台:历史的辉煌与奢华,象征过去的繁荣。
  • 阿房宫:权力与奢靡的象征,反映历史的兴衰。
  • 歌妓舞女:曾经的欢乐与繁华,如今已无踪影。
  • 高坟垒垒:死亡的象征,历史的沉积。
  • 黄垆:饮酒作乐的场所,反映生活的消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拟行路难》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鲍照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柏梁台”象征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过去的繁华
    C. 自然的美丽
    D. 个人的命运

  3. 诗中“寒云泽雉栖其中”中的“寒云”意指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凄凉的环境
    C. 欢乐的舞蹈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的同名诗作,探讨人生的艰难与坚持。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沉重。

诗词对比: 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艰难的探讨,但鲍照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李白则强调在艰难中坚持与奋发向上。两者风格虽异,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鲍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与历史的关系》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