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时间: 2025-01-11 01:2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行路难
作者:鲍照 〔南北朝〕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
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
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
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倐忽如绝电。
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
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从朝竟夕暮。
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
难尽此曲令君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枯黄的植物在庭院里凋零,令人思念昔日的青翠;又提到亡灵的祭祀,感叹酒杯何时能够再次倾斜。诗人认为,面对忧虑与烦恼,不如与时人争斗,尽情享受人生。人生如闪电般短暂,华年与美德何时才能显现?只要心中保持高尚的情操,享受美酒佳肴,白天到黑夜都能消除忧愁与恐惧。何必因身不由己而感到惆怅?这曲子难以尽诉,难免让君子心生不快。
注释
- 枯箨:枯黄的植物,象征衰老与失去生机。
- 青着故茎:指再度生长的希望,暗示对往日的怀念。
- 亡灵蒙享祀:指祭祀亡者,表达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 倾杯竭壶罂:倾杯饮酒,象征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 倐忽:瞬间,形容时间的飞逝。
- 旨酒嘉肴:美酒与美食,象征人生的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号孟氏,南朝宋时期的诗人,因其才华出众被誉为“南北朝四杰”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词,擅长抒情和描绘人生百态。
创作背景
《拟行路难》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面临多种人生困境。鲍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面对困境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在历史变迁中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叹。开篇以“君不见”引导读者的注意,描绘出凋零的植物与生机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愈发深沉,尤其是“人生倐忽如绝电”,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与生命的脆弱。
接着,诗人提出“宁及得与时人争”,劝诫读者与其忧虑不已,不如勇敢面对,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此句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强调了对高尚情操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用“胡为惆怅不得已”来总结自己的情感,表达出一种对于命运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在哀伤中透着一丝希望,鼓励人们面对人生的苦涩时,依然要保持乐观,珍惜当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描绘了庭院中枯黄的植物,象征生命的衰退。
- 何时复青着故茎:询问何时能重现青翠,表达对过去美好的追忆。
-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提到亡者的祭祀,反映对生命短暂的惋惜。
- 何时倾杯竭壶罂:感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流逝。
- 君当见此起忧思:提醒读者要关注生活中的忧虑。
- 宁及得与时人争:鼓励与其忧虑,不如争取与人共进。
- 人生倐忽如绝电:形容人生的短暂与瞬息万变。
- 华年盛德几时见:质疑美好年华与德行的显现。
- 但令纵意存高尚:强调心中要保持高尚情操。
- 旨酒嘉肴相胥燕:描绘享受美食美酒的生活。
- 持此从朝竟夕暮:象征对生活乐趣的坚持。
- 差得亡忧消愁怖:表达消除忧虑、恐惧的愿望。
- 胡为惆怅不得已:质问因命运无常而感到惆怅的必要性。
- 难尽此曲令君忤:感叹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枯黄与青翠的对比来反映生命的无常。
- 象征:亡灵与祭祀象征着对逝去生命的追忆与敬重。
- 比喻:用“绝电”比喻人生的短暂,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命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与思考,同时表达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高尚的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箨:象征衰退与失去生机,反映生命的短暂。
- 亡灵:代表逝去的生命,强调对生死的思考。
- 美酒佳肴:象征人生的享受,鼓励珍惜当下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枯箨”象征什么? A. 生机勃勃
B. 衰老与失去生机
C. 繁荣昌盛
D. 新的开始 -
填空题:诗人认为人生如__般短暂。
-
判断题:诗人鼓励人们因命运无常而感到惆怅。
正确 / 错误
答案
- B
- “绝电”
- 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同样表达了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理想的主题。
- 《将进酒》(李白):强调享受人生与把握当下的意识。
诗词对比
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都探讨了人生的艰辛与对理想的追求。鲍照更侧重于内心的忧虑与对命运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对酒人生的享受。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南朝诗人鲍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鲍照与南北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