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10 21:51:59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
作者:鲍照 〔南北朝〕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五都之地的繁华和三川之地的声利,金钱无法买到生死,明经考试才能获得高位。京城的街道上,飞阁高楼鳞次栉比,仕子们佩戴华丽的缨带,游客们则轻松驾驭着马车。明星在早晨还未消散,华丽的车盖已经云集而至。宾客与车马纷纷赶来,鞍马的光辉照亮大地。四季寒暑变换,繁华景象如春日般美丽。然而,君平却感到孤独,身世与社会两相弃绝。

注释:

  • 五都:指当时的五个重要城市,象征财富与权力。
  • 三川:指水流汇聚之处,意指生意和利益的繁荣。
  • 百金不市死:即使有百金也无法换取生命,强调生命的无价。
  • 明经: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的高位。
  • 飞甍:形容高耸的楼阁。
  • 彯华缨:华丽的缨绳,象征仕子的荣耀。
  • 轩盖:形容华丽的车盖,象征富贵。
  • 寒暑在一时:四季交替。
  • 君平:指作者自己,暗示孤独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骈文和古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历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豪放,具有较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鲍照借咏史之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虚无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史》通过对繁华都市与个人命运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五都、三川等地的繁荣,实际上是对当时政治与经济浮华的讽刺。鲍照通过对名利的冷静观察,揭示了即使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下,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依然存在。诗中反复出现的“君平”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呼唤,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沉思,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尤其在“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一句中,表达了时光匆匆、繁华易逝的哲理,使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描绘五个城市的财富和三条河流所带来的声名与利益。
    •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强调金钱无法买到生命,只有通过明经考试才能取得高官。
    •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形容京城的繁华,街道交错,楼阁高耸。
    •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描绘仕子们华丽的外表与游客们的悠闲。
    •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描写清晨的景象,车马熙熙攘攘。
    •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宾客与马匹的繁忙景象,映照出繁华的地方。
    •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四季交替,繁华的美丽如春天一般。
    •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最终回归到个人的孤寂,感慨身世与社会的隔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繁华比作春天的美丽,表现了时光的流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对名利的冷静反思,揭示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意象分析:

  • 富贵:通过“五都”、“明经”等意象,象征名利与权力。
  • 孤独:通过“君平独寂寞”,反映个人的无奈与孤独感。
  • 繁华:通过“飞甍”、“鞍马光照地”描绘出社会的繁荣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明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科举考试
    C. 一种饮食
    D. 一种药材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五都”象征着__与权力。

  3. 判断题:诗歌的主题是对名利的追求。(对/错)

答案

  1. B
  2. 财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
  • 《将进酒》(李白):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鲍照的《咏史》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涉及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但鲍照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冷静观察,而李白则倾向于乐观激昂的情绪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鲍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李白与鲍照:两位诗人的命运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咏史》的诗意与背后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