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像溪水在平地上自由流淌,流向不同的方向一样,人生也有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还要抱怨和烦恼呢?我饮酒来宽慰自己,举杯高歌,尽管人生路途艰难。我的心并非无情的木石,难道就没有感触?我只能默默忍耐,不敢轻易言表。
注释
- 泻水:指流淌的水。
- 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表示水的流向。
- 命:命运。
- 行叹:行走时叹息,表示对生活的不满。
- 酌酒:饮酒。
- 断绝:阻断,放弃。
- 歌路难:人生的道路艰难。
- 心非木石:心并非没有情感的物体。
- 吞声踯躅:忍住声音,徘徊不前。
典故解析
此诗未特指某一典故,但其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常见于中国古代诗词中。对命运的感悟和对自我的宽慰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主题,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处境和心理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学、情感抒发和社会现实。鲍照的诗歌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南北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有感慨。鲍照以其忧虑和感伤为主题,表达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沉思与反思。开篇以“泻水置平地”引入,使用水的流动象征人生的无常,流向不定,表达人生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接着用“安能行叹复坐愁”感叹人生的苦闷,显示出诗人对命运的接受与无奈。诗中的“酌酒以自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强调了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的高潮在于“心非木石岂无感”,诗人质疑自己的情感,承认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最后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压抑,这种情感的压抑与对生活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思考。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哲理的思考使得《拟行路难·其四》成为了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水流在平坦的地面上,象征着人生的命运各自分流,无法预测。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是有命运的,何必再叹息和愁苦?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用酒来宽慰自己,举杯高歌,虽然人生路途艰难,但仍要享受当下。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的心不是无情的木石,当然有感情,但却只能忍耐,不敢表露出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泻水”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东西南北流”与“安能行叹复坐愁”形成对比。
- 拟人:将心比作木石,表现其情感的抑制。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自我安慰的态度。诗人通过自饮自宽,展现了对命运的接受与反抗,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意象分析
- 泻水: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自由流动。
- 酒:代表寻求慰藉与放纵。
- 木石:象征无情与冷漠,反衬出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泻水置平地”意指: A. 水流向四面八方
B. 水流在高处
C. 水流不动
D. 水流向南 -
“心非木石岂无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情
B. 感伤
C. 欢乐
D. 冷漠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其一》——李白
- 《将进酒》——李白
诗词对比
《行路难·其一》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表达了面对艰难的决绝与豪情,而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则更侧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鲍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