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1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守仁《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二》
僮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幕。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在洞天的生活。仆人们自由地聊天,住在洞中并不觉得恶劣。人力的修建已经不必要,天意的巧妙设计让一切都显得自然。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厨房旁边,青翠的雾气如同帷幕般笼罩。我们每天嬉戏懒散,主人也自得其乐。虽然没有华丽的棨戟和荣华富贵,但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唯恐霜雪降临,深山的云雾中衣物单薄。
注释:
- 僮仆:指仆人、侍从。
- 不恶:不觉得恶劣、糟糕。
- 人力:人工的修建,指人力所做的结构。
- 天巧:自然的巧妙,指大自然的精美设计。
- 清泉:清澈的泉水。
- 翠雾:青色的雾气。
- 嬉偃:嬉戏和懒散的生活状态。
- 棨戟:古代官员的象征,指权势与荣华。
- 尘嚣:指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 霜雪凝:指寒冷的霜雪天气。
- 衣絮薄:衣物单薄,形容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创立了“阳明学”。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守仁隐居之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诗中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王守仁的《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二》是一首具有鲜明个性和哲理思考的作品。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崇敬。开头两句通过描绘仆人们在洞中的轻松状态,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诗人将洞居生活形容为“颇不恶”,显示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意与欣赏。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了环境的优美和人对自然的依赖。清泉和翠雾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灵动而清新的气氛,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人通过“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随意与快乐,强化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最后两句则反映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惧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寒冷天气的忧虑。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担忧,既表现了对生活的享受,也暗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整体而言,王守仁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其哲学思想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僮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仆人们在洞中自在地交谈,生活环境并不糟糕。
-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人力的修建已不再必要,感谢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 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幕:清泉在厨房旁流淌,青翠的雾气像帷幕一样笼罩着四周。
-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我们每天嬉戏懒散,主人也在享受这一刻的快乐。
-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虽然没有官位和荣华富贵,但却远离了世俗的喧嚣。
-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但唯恐寒冷的霜雪降临,山中云雾弥漫,衣物单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泉比作生活的滋养,翠雾比作生活的保护。
- 对仗:如“僮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翠雾还成幕”,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泉:象征生命的源泉和精神的宁静。
- 翠雾:象征神秘与美好,代表自然的包容与保护。
- 嬉偃:象征自由与随意的生活状态。
- 霜雪:象征严寒与自然的威严,暗示生活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僮仆”指的是:
A. 朋友
B. 仆人
C. 家人 -
“清泉傍厨落”中的“清泉”象征着:
A. 生命的源泉
B. 财富的象征
C. 人际关系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超脱
C. 抵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安逸与自然的美好,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守仁则将更多的哲理思考融入其中。
参考资料:
- 《王守仁全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阳明学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