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送孙开盛假归,用稼轩韵》
时间: 2025-02-04 13:2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送孙开盛假归
作者:曹贞吉
桑干河畔路,沙似雪是还非。
想杖策从军,频年转战,今始成归。
金。山南射虎,更淋漓醉墨染弓衣。
白马青丝未了,霜鲈紫蟹空肥。
拥麾。清渭驻全师,落日二陵西。
早一骑黄尘,数声清角,东下旌旗。
依稀。四明狂客,看江湖满地鹧鸪飞。
无那孙郎病骨,不胜玉绕金围。
白话文翻译
在桑干河边的路上,沙地像雪一样,不知是雪还是沙。想到我曾手持拐杖从军,多年辗转征战,今天终于得以归来。南山上射虎,更是醉得酣畅,墨染的弓衣依旧未干。白马的青丝还未处理,霜鲈和紫蟹却空有丰腴。
我手握麾下,清渭江旁驻扎全军,落日映照着西边的二陵。早已一骑踏上黄尘,清角声声,东下旌旗。依稀间,四明的狂客,看着江湖上满地鹧鸪飞舞。
可怜孙郎病骨,无法承受那玉带金围的束缚。
注释
- 桑干河:位于今山西省,古时流域内多有战事。
- 杖策:手持拐杖,指代未从军时的状态。
- 金山南射虎:南山金色的山脉,象征战斗和勇气。
- 白马青丝:形容马匹的美丽,青丝指马尾。
- 霜鲈紫蟹:形容美味的食物,但此处表明无缘享受。
- 清渭:清澈的渭水,隐喻安宁的归处。
- 鹧鸪:象征春天的生机,生动的景象与归乡心情形成对比。
- 病骨:指作者好友的健康状况,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常常在词中表达离别和归来的复杂心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好友孙开盛假归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来的期待与对战争生活的思考,情感深邃且细腻。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送孙开盛假归》以桑干河为背景,通过描绘沙地与雪的对比,引出作者对往昔征战的回忆。诗中展现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夹杂着对战斗生活的感慨。第一句“桑干河畔路,沙似雪是还非”,用质朴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模糊而又真实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述中,作者回忆起多年的战斗生活,虽然“今始成归”,但却流露出对曾经生活的留恋和无奈。诗中的意象如“白马青丝未了,霜鲈紫蟹空肥”,通过美食和马匹的描绘,增加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同时,诗的后半部分对好友孙郎的病痛表示惋惜,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忧虑。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归乡的美好憧憬,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桑干河畔路:描绘场景,引出自然与情感。
- 沙似雪是还非:模糊的景象,暗示心境的复杂。
- 想杖策从军:回忆往昔,展示对过去的思念。
- 频年转战:反映战争的艰辛与无奈。
- 更淋漓醉墨染弓衣:描绘战斗后的状态,表现诗人对勇气的追忆。
- 白马青丝未了:对优美生活的向往。
- 霜鲈紫蟹空肥:美味却难享受,表达对生活的感叹。
- 清渭驻全师:安宁的归宿。
- 早一骑黄尘:象征归途的匆忙与期待。
- 数声清角,东下旌旗:音响与视觉的结合,增强了归乡的气氛。
- 四明狂客:呼应友情与狂放的个性。
- 江湖满地鹧鸪飞:展现生机,反衬内心的孤寂。
- 无那孙郎病骨:对好友病痛的担忧,情感真挚。
-
修辞手法:
- 比喻:沙与雪的对比,象征心境的复杂。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金山南射虎”和“更淋漓醉墨染弓衣”,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桑干河:象征归乡的道路。
- 沙与雪:模糊的界限,反映复杂的情感。
- 白马青丝:美好生活的象征。
- 霜鲈紫蟹:对美食的期待与无奈。
- 清渭:安宁与归属感的代表。
- 鹧鸪飞:生机与自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干河”指的是哪条河流?
- A. 黄河
- B. 珠江
- C. 山西的桑干河
- D. 长江
-
诗中“白马青丝未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马的喜爱
- B. 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争的怀念
- D. 对食物的渴望
-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孙郎”是指?
- A. 诗人的敌人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亲人
- D. 诗人的战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这首词同样表现了对战争生活的思考与豪情。
- 《长恨歌》:白居易的经典作品,探讨了爱情与离别,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比较曹贞吉的《木兰花慢》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但曹贞吉更侧重于友情与归乡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追求与豪情。两者都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曹贞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