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汴州李别驾赠》
时间: 2025-01-10 22:2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汴州李别驾赠
作者: 祖咏 〔唐代〕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
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
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
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让我思念起远方的朋友,身为旅客的我厌倦了艰辛的路途。
自从离开洛阳,我并非才子,却在梁州遇到了恩主。
文章的讨论虽然是品评的末尾,但荣华与卑贱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我叹息时光匆匆,想念那些高洁的人士,回忆起四位真实的贤者。
感情因为旧日的恩情而加深,生死之间的契约让我们更加亲近。
我所感到的愧疚是因为能接受你的赠予,清晰的言辞让我受益匪浅。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思:思念亲友的情感。
- 行旅:旅行的人,旅途中的人。
- 非才子:并非出众的才子。
- 荣贱:荣华与卑贱,地位的高低。
- 三演:指三次演出,古代文人常以此比喻人生的变幻无常。
- 四真:指四位真实的贤者,可能是指历史上的贤人。
典故解析:
- “自洛非才子”:指作者自谦,认为自己并不出众,可能在文学上与李别驾相较。
- “怀贤忆四真”:可能暗指历史上著名的贤者或文人,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祖咏(约759年-835年),字景明,号少宗,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律诗,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在旅途中,因李别驾赠与诗作而作,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才华的自谦。此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与士人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诗词成为了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为引子,开篇点明了诗人身处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客思”与“行旅”,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诗人自谦地提到自洛阳而来,并非才子,说明自己对自身的谦虚与对友人李别驾的敬重。通过“荣贱岂同伦”,诗人反思了社会地位的高低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暗示着在文人圈中,才华与地位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在后面的叹息中,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贤者的怀念,显示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索。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别驾赠予的感激,借此感谢之情深化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全诗情感真挚,构思严谨,展示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多客思:秋风萧瑟,令人思念远方的朋友。
- 行旅厌艰辛:身为旅者,感到厌倦艰辛的旅途。
- 自洛非才子:自谦地说自己并不是才子。
- 游梁得主人:在梁州遇到了恩主。
- 文章参末议:讨论文章虽在末尾,但地位的高低不应混淆。
- 荣贱岂同伦:荣华与卑贱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
- 叹逝逢三演:感叹人生的变化,时间匆匆。
- 怀贤忆四真:怀念贤者,回忆起四位真实的高洁之人。
- 情因恩旧好:感情因为旧日的恩情而加深。
- 契托死生亲:生死之间的契约让彼此更加亲近。
- 所愧能投赠:感到愧疚的是能够接受赠言。
- 清言益润身:清晰的言辞让我受益匪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荣贱岂同伦”,表现出对比的艺术效果。
- 比喻:将人生比作演出,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核心,表达了对人才的敬仰、对人生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思乡之情和岁月流逝。
- 客思:代表了旅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
- 荣贱:象征社会地位的差异,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
- 贤者:象征智慧与高洁,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荣贱岂同伦”意指什么? A. 荣华与卑贱是不同的
B. 所有人都应平等
C. 地位与才华无关 -
“秋风多客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
诗人自谦称“自洛非才子”是为了什么? A. 表达对自己不才的自责
B. 显示谦虚
C. 向朋友求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李白》(王昌龄)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这首诗均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思乡之情,但《夜泊牛津》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感悟,而《酬汴州李别驾赠》则更加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