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49:58

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

神孙克负荷,大业付安全。

有道华夷靖,无心怨恶悛。

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
神孙克负荷,大业付安全。
有道华夷靖,无心怨恶悛。
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怀念与敬仰。诗中提到,国家在她的治理下繁荣昌盛,尊贵的地位维持了九年。她的子孙能够继承她的伟业,国家的安定得以保障。诗人认为,有道之治使得中外平和,无人心中怀怨恨与恶念。东汉时期的和睦繁荣,使得后来的贤人难以再现。


注释

  • 内治: 指内政的治理,国家内部的管理。
  • : 繁荣、兴盛之意。
  • 三世: 指的是三代人,强调时间的延续。
  • 尊临: 尊贵的地位与治理。
  • 神孙: 指的是皇族后裔,寓意继承者。
  • 负荷: 承担重任。
  • 大业: 伟大的事业,指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华夷靖: 中华与夷狄平和,指国家的安宁。
  • 无心怨恶悛: 无人心中怀有怨恨和恶念。
  • 和熹: 和乐、温暖的气候,形容国家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太皇太后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她的追悼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统治者的敬重与怀念,诗中不仅有对她一生功绩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皇太后在位期间的卓越治国才能。开篇以“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来描绘她的治国成就,说明在她的治理下,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得以延续。她的治理使得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子孙能够承载她的遗志,体现出家族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诗中提到的“有道华夷靖”则突显出太皇太后在处理外部关系上的智慧与能力,展现了她作为女性领导者的非凡气质。接下来的“无心怨恶悛”更是对她治理理念的高度概括,强调了她所追求的和谐社会。

最后的“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则有些许悲凉,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当下贤人的缺乏的感叹。整首诗在缅怀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展示了太皇太后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
    表达了太皇太后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国家繁荣昌盛,尊贵的地位持续了九年。

  2. 神孙克负荷,大业付安全。
    她的子孙能够承载她的伟业,国家得以安定,象征着治理的延续。

  3. 有道华夷靖,无心怨恶悛。
    说明在她的治理下,国家内外和谐,没有怨恨与恶意的存在,反映出她的高尚品德。

  4. 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
    对于未来的忧虑,感叹后来的贤人难以再现,带有对历史的反思。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比如“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对仗工整,表达了对太皇太后功绩的高度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太皇太后治理才能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在感叹历史变迁中贤人的稀缺,反映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治国: 象征着政治才能与智慧。
  • 华夷: 代表国家的外部关系与和平状态。
  • 贤人: 代表理想的统治者,体现出对未来的期望与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太皇太后治理了多少年? A. 三年
    B. 六年
    C. 九年

  2. 诗中“无心怨恶悛”指的是什么? A. 人心和谐
    B. 政治动荡
    C. 战争频繁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对太皇太后的怀念与赞美
    C. 描述战争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 《石壕吏》(杜甫): 描绘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苦楚。

诗词对比

  • 《悼亡诗》(陆游)与《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都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深切怀念,但陆游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紧迫感,而苏辙则侧重于国家的治理与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