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时间: 2025-01-26 06:3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春气侵脾久在床,
开门桃李著泥香。
牛鸣颇觉西湖近,
凤去长怜北榭荒。
欲出老人无伴侣,
退归诸子解农桑。
南邻约卖千竿竹,
拄杖穿林看笋长。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侵袭着我的脾胃,我在床上卧病已久。
推开门,桃花和李花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
听见牛鸣声,才意识到西湖原来那么近;
而凤鸟飞去后,特别怜惜那荒凉的北榭。
想要出门,然而年老的我却没有伴侣;
只好退回家中,让儿子们去耕种农桑。
南邻约我去卖千竿竹,我拄着拐杖穿越树林,观看竹笋生长。
注释
- 春气: 春天的气息。
- 侵脾: 形容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不适。
- 桃李: 这里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泥香: 指泥土的气味,春天生机勃勃的气味。
- 牛鸣: 牛叫声,常与农田生活相关。
- 西湖: 指杭州的西湖,风景秀丽。
- 凤去: 这里的“凤”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
- 北榭: 指北边的亭榭,因荒凉而引起怜惜。
- 老人: 指自己,年岁已高。
- 诸子: 指儿子们。
- 农桑: 农业和桑蚕业。
- 千竿竹: 形容竹子的数量多。
- 穿林: 穿过森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门兄弟”。他在诗词、散文和政务上均有卓越贡献,风格清新洒脱,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上巳节之际,诗人因久病卧床,无法出门,心中感慨万千。春天的气息使他更加怀念往昔的生活与亲友,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苏辙的《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身的孤独。首联“春气侵脾久在床”,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病在床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春天来临时的脆弱感。接下来的“开门桃李著泥香”,则通过感官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桃花李花的香气让人心生向往。
“牛鸣颇觉西湖近”,在听到牛鸣声时,诗人意识到西湖的存在,这一描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生活的真实与亲近感。而“凤去长怜北榭荒”,则通过对北榭荒凉的感叹,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
后两联更为深刻,诗人虽渴望出门,但因年老孤寂而不得,不得不让儿子们去耕作,表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承载与传承。最后一句“拄杖穿林看笋长”,再一次回到自然,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与哲思,是颇具生活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气侵脾久在床: 描述春天的气息使得身体感到不适,长时间卧床。
- 开门桃李著泥香: 开门后,桃花和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牛鸣颇觉西湖近: 听到牛叫声,才意识到西湖的距离,表现对生活的感知。
- 凤去长怜北榭荒: 对于美好事物的流逝感到惋惜,北榭的荒凉引发思考。
- 欲出老人无伴侣: 虽想出门,但年纪大了,缺少伴侣,感受到孤独。
- 退归诸子解农桑: 回到家中,让儿子们去从事农耕工作,体现家庭责任。
- 南邻约卖千竿竹: 南邻约定去卖竹子,生活中的小细节。
- 拄杖穿林看笋长: 拄着拐杖穿越树林,观察竹笋的生长,反映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气侵脾”是将春天的气息比作侵袭的感觉。
- 拟人: 描述自然景物时赋予其情感,例如“凤去长怜”。
- 对仗: 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情感深沉且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气: 象征生命与希望。
- 桃李: 代表美好与青春。
- 牛鸣: 生活的真实感。
- 凤: 美好的事物,象征追忆。
- 北榭: 荒凉与孤独的象征。
- 农桑: 家庭责任与劳作。
- 竹笋: 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气侵脾”意为: A. 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舒服
B. 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不适
C. 春天的气息愉悦人心
D. 春天的气息带来丰收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出门? A. 天气不好
B. 年龄已大,无伴侣
C. 工作繁忙
D. 生病在床 -
诗中提到的“北榭”代表了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美好的回忆
C. 荒凉与孤独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春江花月夜》相比,苏辙的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而苏轼则倾向于描绘春天的瑰丽与浪漫。苏辙的诗中更多的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强调社会责任与家庭情感,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宋代诗人研究》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