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钓(戊戌迓客。自入淮南,多所感怆作)》
时间: 2025-01-26 03:4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烽戌鼓。悲凉江岸淮浦。雾隐孤城,水荒沙聚。人共语。尽向来胜处。谩怀古。问柳津花渡。露桥夜月,吹箫人在何许。缭墙禁。粉黛成黄土。惟有江东注。都无虏。似旧时得否。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的烽火,戌时的鼓声。在悲凉的江岸,淮河之滨。雾气隐没了孤城,水边荒凉沙地聚集。人们共同谈论。尽是往昔的胜景。徒然怀念过去。询问柳树旁的渡口,花开的津渡。露水沾湿的桥上,夜月下,吹箫的人在哪里?围绕的墙禁闭。美丽的女子化作黄土。只有江东的水依旧流淌。再也没有敌寇。是否还能回到过去?
注释:
- 夕烽戌鼓:指夕阳下的烽火和戌时的鼓声,戌时为晚上七点至九点。
- 江岸淮浦:指江边的淮河。
- 雾隐孤城:雾气使得孤城隐没不见。
- 水荒沙聚:水边荒凉,沙地聚集。
- 谩怀古:徒然怀念过去。
- 柳津花渡:柳树旁的渡口,花开的津渡。
- 露桥夜月:露水沾湿的桥上,夜月下。
- 缭墙禁:围绕的墙禁闭。
- 粉黛成黄土:美丽的女子化作黄土,指美人已逝。
- 江东注:江东的水依旧流淌。
- 都无虏:再也没有敌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感慨。这首诗是在他进入淮南地区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对当前局势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丘崈进入淮南地区时所作,淮南地区历史上曾是战乱频发之地,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变迁,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夕阳、烽火、戌鼓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中“雾隐孤城,水荒沙聚”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对当前局势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柳津花渡、露桥夜月等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逝去岁月的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烽戌鼓。悲凉江岸淮浦。”:开篇即描绘了夕阳下的烽火和戌时的鼓声,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雾隐孤城,水荒沙聚。”:通过雾气隐没孤城和水边荒凉沙地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人共语。尽向来胜处。谩怀古。”:人们共同谈论往昔的胜景,但徒然怀念过去。
- “问柳津花渡。露桥夜月,吹箫人在何许。”:通过对柳津花渡、露桥夜月等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缭墙禁。粉黛成黄土。惟有江东注。”:围绕的墙禁闭,美丽的女子化作黄土,只有江东的水依旧流淌。
- “都无虏。似旧时得否。”:再也没有敌寇,是否还能回到过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雾隐孤城”比喻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拟人:“粉黛成黄土”拟人化地表达了美人的逝去。
- 对仗:“夕烽戌鼓”与“悲凉江岸淮浦”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对当前局势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逝去岁月的哀思,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夕烽戌鼓:夕阳下的烽火和戌时的鼓声,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 雾隐孤城:雾气隐没孤城,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柳津花渡:柳树旁的渡口,花开的津渡,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露桥夜月:露水沾湿的桥上,夜月下,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雾隐孤城”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B. 美丽的城市 C. 繁华的市集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A
-
诗中“粉黛成黄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美丽的女子化作黄土 B. 土地肥沃 C. 城市繁荣 D. 乡村宁静 答案:A
-
诗中“都无虏”意味着什么? A. 再也没有敌寇 B. 敌寇很多 C. 城市被攻陷 D. 乡村被占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丘崈《垂丝钓》:两首诗都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丘崈《垂丝钓》: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丘崈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