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时间: 2025-01-10 21:56:28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

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

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

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

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心儿比目连枝,
肯意儿新婚燕尔。
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
遥望关西店儿。
黄河水流不尽心事,
中条山隔不断相思。
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
来时节三两句话,
去时节一篇诗,
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白话文翻译:

乐心儿与比目鱼相依如枝,
愿意的人在新婚的欢愉中。
独自一人在画船上,
遥望关西的旅店。
黄河的水流不尽我心中的愁苦,
中条山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
我记得那夜深沉,人静时,
你我初来时的情景。
当初的三两句话,
如今已成一篇诗,
永存于人心中,直到生命的尽头。

注释:

  1. 乐心儿:指愉快的心情,通常指恋爱或新婚的幸福状态。
  2. 比目连枝:比目鱼,因其双目位于同一侧,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相依。
  3. 肯意儿:愿意、愿望的意思。
  4. 画船:装饰精美的船,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5. 关西店儿:指位于关西地区的旅店,象征着思念的地方。
  6. 黄河水:象征着绵长的情感和难以消逝的思念。
  7. 中条山:指的是阻隔思念的具体地理对象,象征着距离。
  8. 夜深沉:夜深而安静,便于思念。
  9. 人静情:人静时,情感更加明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和思乡之情,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环境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表达了对情感的执着与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元代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尤为珍贵,诗中流露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乐心儿和比目鱼的比喻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用“新婚燕尔”来表现恋人之间的甜蜜与幸福,继而转入对离别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思念。诗中的“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情感的绵延不绝,仿佛即使是浩瀚的河流也无法将诗人的思念冲淡。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夜深人静时的情景,诗人勾勒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结尾部分将简单的话语转化为永恒的诗篇,强调了爱情在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体现了诗人对爱情永恒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乐心儿比目连枝:乐心儿,象征着幸福的心情;比目连枝,强调了情感的紧密相依。
  • 肯意儿新婚燕尔:表达了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
  • 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描绘了孤独的心情,独自一人,感受着思念。
  • 遥望关西店儿:关西的旅店成为思念的象征,代表着离别的地方。
  • 黄河水流不尽心事:黄河象征着情感的持久,流动着不尽的心事。
  • 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山脉虽然阻隔了物理距离,但无法隔绝心灵的相思。
  • 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回忆起夜深人静时刻,情感显得更加真切。
  • 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简单的交流成为了深厚的情感积累。
  • 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强调情感的永恒,深藏在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比目鱼用来比喻恋人间的情感相依。
  • 拟人:黄河水流不尽,似乎赋予了水流情感。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对思念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心儿:象征着幸福与甜蜜。
  • 比目鱼:象征着相依相偎的爱情。
  • 黄河:象征着绵长的思念与愁苦。
  • 夜深沉:象征着静谧的思考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乐心儿比目连枝中的“比目”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鱼
    • B. 鸟
    • C. 虫
  2. “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心事”指的是什么?

    • A. 思念
    • B. 快乐
    • C.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关西店儿”象征着什么?

    • A. 旅途的结束
    • B. 离别的思念
    • C. 新婚的幸福

答案

  1. A. 鱼
  2. A. 思念
  3. B. 离别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的回忆,语言细腻,情感深沉。
  • 温庭筠《更漏子》:通过对夜深思念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贾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