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江行》
时间: 2025-01-10 18:4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瘴江南去入云烟,
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
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
岂容华发待流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瘴江流向云端的景象,远望去,黄茆草丛尽头就是海边。雨后的山腹,晴朗的天空下,留下了象的足迹。潭水的中心在阳光的照耀下,温暖得像是长蛟在流口水。射箭的工匠巧妙地窥伺游人的身影,而飓风的母亲却偏偏惊扰了旅客的船只。从今往后,忧虑的事情不止一件,怎能让白发等待流年的逝去呢?
注释:
- 瘴江:指流经瘴气地区的江,瘴气是指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湿气。
- 黄茆:指一种水生植物,常生于沼泽地。
- 山腹:山的内部或腹部。
- 象迹:象的足迹。
- 蛟: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形如龙。
- 射工:指射箭的工匠。
- 飓母:飓风的母亲,寓意风暴的力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蛟”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象征着水的力量与变化。“瘴江”则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河,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至永州期间,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为一个经历了政治风波的文人,他在此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忧虑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岭南江行》以岭南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瘴江南去入云烟”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画面,给人以神秘感。随着视线的延伸,诗人将目光投向黄茆草丛与海边,展现出对辽阔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山腹雨晴添象迹”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大自然,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而“潭心日暖长蛟涎”则暗示了内心的温暖与安宁,但“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则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惊险。最后两句将诗人的忧虑升华为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人生的短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柳宗元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瘴江南去入云烟:描绘了瘴江流向远方,似乎消失在云烟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望尽黄茆是海边:远望去尽头是黄茆,象征着广阔的海洋,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山腹雨晴添象迹:雨后山中出现了大象的足迹,给人以生动的自然画面。
- 潭心日暖长蛟涎:阳光照耀下的潭水温暖,暗示了生命的活力。
- 射工巧伺游人影:工匠在默默观察游人的身影,展现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 飓母偏惊旅客船:突如其来的风暴惊扰了旅客,暗示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从此忧来非一事:生活中将有多种忧虑。
- 岂容华发待流年:白发的到来不应只是等待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比喻(如“瘴江南去入云烟”),拟人(如“飓母偏惊”),以及对仗(如“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岭南的自然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瘴江:象征着南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
- 黄茆:代表着生命的繁茂与生机。
- 象迹:暗示着生命的痕迹与自然的存在。
- 蛟:象征着水的力量与流动。
- 飓母:代表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岭南江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柳宗元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蛟”是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C. 一种鸟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生活的忧虑与时间的流逝
C. 爱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岭南江行》:
- 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关注个人的遭遇与历史的变迁,后者则聚焦于自然与生命的联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也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岭南江行》的忧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柳宗元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