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时间: 2025-01-10 18:41:44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意思解释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作者: 沈佺期 〔唐代〕

原文展示: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白话文翻译:

卢家的一位少妇在郁金香的堂前,海燕在双栖的玳瑁梁上。
九月的寒砧声催促着木叶飘落,十年的征戍让我怀念辽阳。
白狼河的北岸音信断绝,丹凤城南的秋夜漫长。
谁说我含着愁苦就独自看不见,更让明月照耀着这流淌的黄河。

注释:

  • 郁金堂: 指装饰华丽的房屋,可能指少妇居住的地方。
  • 海燕双栖: 形容燕子成双成对栖息,象征爱情和温馨。
  • 寒砧: 指寒冷的砧板声,砧板是用来切割食物的工具,寒冷的声音暗示秋天的来临。
  • 征戍: 意指征战和守卫,表达离别与思念。
  • 白狼河: 可能指某条历史上著名的河流,象征着离家愁绪。
  • 丹凤城: 是古地名,可能指某个南方城市,暗示孤独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约720-785),字子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以情感细腻和描写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少妇的忧伤为引,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妇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开头两句描绘了温馨的家庭环境,海燕的双栖暗示着夫妻的和谐美满,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急转直下,表现出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离别和思念之苦。九月的寒砧声与飘落的木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十年的征戍不仅是对战士的思念,也是对自己情感的深切体验。诗中提到白狼河、丹凤城,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音信断绝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愁苦与孤独。最后两句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明月的照耀与流黄的水流交织,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卢家少妇郁金堂”:描绘少妇的生活环境,暗示她的婚姻状况。
    • “海燕双栖玳瑁梁”:海燕成双,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 “九月寒砧催木叶”:寒砧声催促着秋天的到来,暗示时光的流逝。
    • “十年征戍忆辽阳”:长时间的征战让人倍感思乡之情。
    • “白狼河北音书断”:音信的断绝,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无奈。
    • “丹凤城南秋夜长”:秋夜漫长,孤独的情绪愈发明显。
    • “谁谓含愁独不见”:质疑他人对自己孤独的看法,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更教明月照流黄”:明月的照耀下,流淌的黄河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明月照流黄”比喻思念的情感。
    • 对仗: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少妇的视角,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郁金堂: 象征温馨的家庭环境。
  • 双栖海燕: 象征爱情与团聚。
  • 寒砧: 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流黄: 象征思念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燕”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爱情
    • C. 战争
  2. “寒砧”在诗中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时光的流逝
    • C. 家庭的温暖
  3. 诗中提到的“白狼河”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断绝的音信
    • C. 战争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涉及孤独与思念,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沈佺期的作品更注重对家庭与故乡的怀念。沈佺期的诗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而李白则通过饮酒与月光,表达出一种洒脱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沈佺期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