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

时间: 2025-01-27 03:16:56

清房洞已静,閒风伊夜来。

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

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

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房洞已静,閒风伊夜来。
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
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
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清净的房间里已经静寂,微风轻轻地吹来。云彩在远处的树影间浮动,宽敞的窗户下,明月的光辉洒满室内。聚会中,烛光摇曳,酒杯交错,大家在琴台上游玩赏乐。风采如同淄邺的风流人物,而我却感到羞愧不如唐代的名士。

注释:

  • 清房:指干净的房间。
  • 洞已静:指房间已经安静下来。
  • 閒风:指轻柔的风。
  • 云生树阴远:云彩在远处的树荫中浮动。
  • 轩广:指窗户宽阔。
  • 月容:月光的样子,这里指月光洒满。
  • 宴私:聚会中私人的宴饮。
  • 游赏藉琴台:在琴台上游玩、欣赏。
  • 风猷:风采和气度。
  • 淄邺:指古代名士的聚集地。
  • 衽舄:衽是衣服,舄是鞋子,这里用来表示自愧不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384年—426年),字康成,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诗歌以清新、优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反映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通过清幽的夜晚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典雅的画面。开头两句“清房洞已静,閒风伊夜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房间的宁静与微风的轻柔,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则通过云彩与月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在宴饮的描绘中,“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展现了人们在月下欢聚的欢乐气氛,烛光摇曳,琴声悠扬,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场梦幻般的聚会。最后一句“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则将诗人对自身风采的自省与怀才不遇的愧疚表达出来,显示出一种对历史名士的敬仰与自我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层次感,从静谧的房间到自然景色的描绘,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房洞已静:房间清静,表示内心的安宁。
  2. 閒风伊夜来:轻风在夜晚吹来,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3. 云生树阴远:远处的树影与云彩交织,自然景色的描绘。
  4. 轩广月容开:明亮的月光洒进宽阔的窗户,象征光明与希望。
  5. 宴私移烛饮:聚会中,烛光摇曳,传递出欢快的气氛。
  6. 游赏藉琴台:在琴台上游玩赏乐,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7. 风猷冠淄邺:风采如同淄邺的才子,表现对他人的仰慕。
  8. 衽舄愧唐枚:感到自愧不如唐代的名士,体现出谦逊与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生树阴远”等意象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烛光与月光的描绘给人以生命的感觉,使自然更具亲和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历史名士的敬仰与自我反思,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房: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月光:象征希望与光明,传递出诗人的情感。
  • 烛光:代表温暖与人际关系的亲密。
  • 琴台:象征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风
    B. 云
    C. 水
    D. 以上都是

  2. 诗人对唐代名士的态度是? A. 羡慕
    B. 嫉妒
    C. 无所谓
    D. 不屑

  3. 诗中“宴私移烛饮”的意思是? A. 私人宴会中饮酒
    B. 公共场合饮酒
    C. 自己一个人饮酒
    D. 不饮酒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谢朓与李白: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夜晚的美景,但谢朓更显细腻与清新,李白则更具豪放与奔放的气势。
  • 谢朓与杜甫:谢朓专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杜甫则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历史沧桑。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