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
时间: 2025-01-11 02:38:09意思解释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
原文展示
觉而思之盖南华赐物也岂复与伯固相见于此耶今得来书已在南华相待数日矣感叹不已故先寄此诗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
白话文翻译
我从梦中醒来,思索着这大抵是南华赐予我的东西,难道再也不能与伯固在这里相见吗?如今收到你的来信,已经在南华等候了好几天,感叹不已,因此先寄上这首诗。那扁舟何时才能漂浮在震泽呢?眼前的庐山仿佛又不再是那样。春草池塘中,惠连的梦境浮现,上林的鸿雁何时才能回归?水边的清香,分明是曹溪的气息,我的眼睛清澈,似乎和古佛的衣袍一起欣赏这美景。如果不在南华结下香火,这一生又在哪里能找到真正的依托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觉而思之:醒来后思考。
- 南华:指《南华经》,也可能指道教的南华山。
- 伯固:苏轼的朋友,苏辙的别号。
- 震泽:指震泽湖,位于今江苏省。
- 惠连梦:可能指诗人梦见惠连,惠连是古代著名的画家。
- 上林:指上林苑,是汉代的皇家园林。
- 曹溪口:指曹溪,因禅宗六祖慧能而著名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南华:与道教密切相关,象征着一种道家的超脱与理想生活。
- 古佛: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辙的哥哥。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丰富,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与朋友苏辙的往来过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自然意象,展现了苏轼对于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折射出诗人对友人和人生的深切思考。开头的“觉而思之”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梦幻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回忆起与伯固的往日情景,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与无奈,突显了人生的无常。
“扁舟震泽”作为重要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漂泊与追寻。诗中提到的“庐山”,是自然与哲理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理想的追求。“春草池塘惠连梦”的意象富有生机,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渴望,而“上林鸿雁”的意象则暗示着归属感与思乡情。
整首诗在意境上是内外结合,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觉而思之:唤醒后沉思,表明思考的开始。
- 盖南华赐物也:指梦境可能是来自于南华的神秘力量。
- 岂复与伯固相见于此耶:表达对友人再相见的渴望及不确定性。
- 今得来书已在南华相待数日矣:收到书信却无法相聚,表现孤独与惆怅。
- 扁舟震泽定何时:渴望与友人重聚的愿望。
- 满眼庐山觉又非:庐山的美景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 春草池塘惠连梦:梦中的春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上林鸿雁子卿归: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 水香知是曹溪口:水边的香气让人联想到心灵的归处。
- 眼净同看古佛衣:象征着对心灵的洗涤与追求。
- 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最后一问,表达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扁舟”“庐山”等意象,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句的情感表现力。
- 对仗:如“春草池塘”与“水香知是”,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思念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漂泊。
- 震泽:代表着归属与希望的地方。
- 庐山:意象深远,象征理想与哲理。
- 春草池塘:生命的希望与再生。
- 古佛衣:象征洗涤心灵与超然物外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华”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道教经典
- C. 一位诗人
- D. 一处山水
-
“扁舟震泽”中的“扁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战争
- D. 孤独
-
诗中提到的“古佛衣”主要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超然与宁静
- C. 亲情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苏轼的情感深邃。
- 杜甫《春望》: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情感厚重。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