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见寄》
时间: 2025-01-11 05:2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刘道原见寄
苏轼
敢向清时怨不容,
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
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
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
得与幽人子细穷。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明的时节,我并不敢向人诉说怨恨,
只想感叹我的理想与君子相去甚远。
坐在一起讨论,足以让淮南的士人感到惧怕,
回到家中,方才知道冀北的空旷。
独自的白鹤不必惊扰晨昏,
群乌尚且不能辨别雌雄。
庐山自古以来就没有到达的地方,
能够与隐士细致探讨其中的奥妙。
注释
- 敢向:敢于向……诉说。
- 清时:指清明时节。
- 淮南:古地名,指淮河以南的地区,以士人众多而著称。
- 冀北:冀州北部地区,指的是北方的空旷之地。
- 独鹤:独自的白鹤,象征孤独和高洁。
- 群乌:一群乌鸦,象征普通和低微。
- 庐山:著名的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反映。苏轼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与友人刘道原的通信,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苏轼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心中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错位感。
诗歌鉴赏
《和刘道原见寄》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世界与对理想追求的诗作。诗中,苏轼以清时的气氛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与理想的失落感。第一句“敢向清时怨不容”,展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接着,他以“直嗟吾道与君东”表达了理想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情感真挚而又沉重。
在后面的两句“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苏轼通过坐谈来引发淮南士人的惧怕,暗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对他人造成的威胁;而“归去方知冀北空”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想的无处可寻,令人感到失落。
最后几句,苏轼借用自然界的意象,运用独鹤与群乌的对比,展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坚持。庐山作为高远的象征,意味着追求的理想虽遥不可及,但与隐士的探讨却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哲思,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理想与友谊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敢向清时怨不容”:在这个清明的时节,我不敢向别人诉说我的怨恨。
- “直嗟吾道与君东”:只想感叹我与君子的理想相去甚远。
- “坐谈足使淮南惧”:与人交谈可以让淮南的士人令人感到恐惧。
- “归去方知冀北空”:回到家中,才知道冀北一片空旷。
- “独鹤不须惊夜旦”:独自的白鹤不必在晨昏中惊慌。
- “群乌未可辨雌雄”:一群乌鸦尚且不能分辨雌雄。
- “庐山自古不到处”:庐山自古以来就没有到达的地方。
- “得与幽人子细穷”:能够与隐士一起细致探讨其奥妙。
修辞手法
- 对比:独鹤与群乌的对比,表现出个体与群体的不同。
- 象征:庐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白鹤象征孤独的追求。
- 排比:通过句式的排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追求,体现了苏轼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时:象征清明的时节,暗示着希望与生机。
- 独鹤:象征孤独与高洁,反映出诗人的追求。
- 群乌:象征平庸与混沌,代表现实的无奈。
- 庐山:象征理想的遥不可及,反映出诗人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群乌未可辨雌雄”中的“群乌”指的是什么?
A. 一只白鹤
B. 一群乌鸦
C. 一群青鸟
D. 一群燕子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叹?
A. 独鹤不须惊夜旦
B. 坐谈足使淮南惧
C. 归去方知冀北空
D. 庐山自古不到处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的感伤。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刘道原见寄》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皆表达了孤独与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关注社会与现实,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