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西定桥闲眺》

时间: 2025-01-10 23:12:46

山色一溪浮,长桥古渡头。

寺传贝叶树,岸系钓鱼舟。

红叶斜阳乱,白蘋曲水流。

逍遥疑世外,何必说瀛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色一溪浮,长桥古渡头。
寺传贝叶树,岸系钓鱼舟。
红叶斜阳乱,白蘋曲水流。
逍遥疑世外,何必说瀛洲。

白话文翻译:

山的颜色在溪水上浮动,长长的桥旁是古老的渡口。
寺庙里传来贝叶树的声音,岸边停着钓鱼的小船。
红叶在斜阳下随风飘舞,白色的蘋草在曲折的水面上流动。
逍遥自在,让人怀疑身在世外,何必再说那传说中的瀛洲?

注释:

  • 山色:指山的颜色或景色。
  • 一溪浮:溪水在阳光下如同浮动的画面。
  • 长桥古渡头:长长的桥旁边是古老的渡口。
  • 寺传贝叶树:寺庙中种植的贝叶树,传递出宁静的气氛。
  • 岸系钓鱼舟:岸边停着钓鱼的小舟。
  • 红叶斜阳乱:夕阳下,红叶在风中飘舞,显得混乱而美丽。
  • 白蘋曲水流:白色的蘋草在蜿蜒的水流中漂荡。
  • 逍遥疑世外:自在的心情让人怀疑自己身处于世外桃源。
  • 何必说瀛洲:何必再提那遥远的神仙岛屿——瀛洲。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窦承焯,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日,诗人游览西定桥,感受自然之美,反映了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对现实的超脱。

诗歌鉴赏:

《秋日西定桥闲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诗中,山水、桥梁、寺庙、舟船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画卷。诗的开头以“山色一溪浮”引入,营造出清新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长桥与古渡口的场景,带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红叶斜阳乱,白蘋曲水流”两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红叶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而流动的白蘋草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逍遥疑世外,何必说瀛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仿佛在说,真正的逍遥自在不在于遥远的神仙之地,而是在眼前的自然中。

整首诗通过清雅的语言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清代诗歌的婉约与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色一溪浮:描绘山水相融的景象,意象清新。
    • 长桥古渡头:古老的桥与渡口,增添历史感。
    • 寺传贝叶树: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岸系钓鱼舟:钓鱼舟的停靠,体现生活的闲适。
    • 红叶斜阳乱:色彩斑斓的秋叶在阳光下摇曳,充满生机。
    • 白蘋曲水流:水流与蘋草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逍遥疑世外:表达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 何必说瀛洲:强调真正的逍遥生活就在眼前,不必幻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境相结合,营造出诗意。
    • 对仗:如“寺传贝叶树,岸系钓鱼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逍遥。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宁静。
  • :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
  • 红叶:象征秋天的生命力与变化。
  • 白蘋:象征宁静与流动的时间。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桥古渡头”指的是什么?
      • A. 现代桥梁
      • B. 古老的渡口
      • C. 水坝
    2. “逍遥疑世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迷茫
      • B. 超脱
      • C. 忧伤
    3.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秋天的美景?
      • A. 绿叶
      • B. 红叶
      • C. 冰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强调“静”,而窦承焯则在宁静中流露出“逍遥”的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在孤独中感受自然的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