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岁群芳正烂开,锦屏山下赏春来。两年不得陪山躅,洞里仙人出未回。
白话文翻译:
每年春天,各种花朵都盛开得灿烂,我在锦屏山下欣赏这春光。已经有两年没有机会陪伴山中的足迹,洞中的仙人还未归来。
注释:
- 岁岁:每年。
- 群芳:各种花朵。
- 烂开:盛开得灿烂。
- 锦屏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在此诗中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山躅:山中的足迹,此处指山中的游历。
- 洞里仙人:比喻隐居或高人,此处指诗人期待相见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未能如愿前往锦屏山游玩,且未能见到友人郑令的情况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每年春天锦屏山下群芳烂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两年不得陪山躅”一句,透露出诗人因故未能前往锦屏山游玩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郑令的思念。最后一句“洞里仙人出未回”,以仙人未归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岁岁群芳正烂开”,描绘了每年春天锦屏山下群芳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第二句“锦屏山下赏春来”,进一步点明了诗人赏春的地点,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 第三句“两年不得陪山躅”,表达了诗人因故未能前往锦屏山游玩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郑令的思念。
- 第四句“洞里仙人出未回”,以仙人未归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洞里仙人”比喻隐居或高人,此处指诗人期待相见的人。
- 拟人:“群芳正烂开”中的“烂开”赋予了花朵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锦屏山下的春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群芳”、“锦屏山”、“山躅”、“洞里仙人”。
- “群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丽,“锦屏山”象征着诗人向往的自然美景,“山躅”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洞里仙人”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屏山”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山洞 C. 一个花园 D. 一个湖泊 答案:A
-
诗中的“洞里仙人”比喻什么? A. 隐居的高人 B. 山中的动物 C. 山中的植物 D. 山中的神仙 答案:A
-
诗中的“两年不得陪山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未来的期盼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邵雍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