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入云窝,盘回出薜萝。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
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
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通往云雾缭绕的山窝的小径,蜿蜒曲折,旁边满是薜萝(即一种藤本植物)。溪水的清风吹到门口,山的色彩在楼上显得更加迷人。青猿衔着果实来到这里,白鸟在烟雾间飞过。空旷的森林中,景物清晰而遥远,我倚靠着树木,心中不知该如何感受。
注释:
- 一径:一条小路。
- 云窝:指云雾环绕的山谷或山间的幽静处。
- 薜萝:一种常见的植物,常生长在山林中,象征自然的生机。
- 溪风:指从溪水流出的清风。
- 衔果:衔着果实,描绘动物的活动。
- 青猿:青色的猿猴,常见于山林之中。
- 冲烟:穿过烟雾。
- 空林:空旷的树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和动物活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向往,显示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苗令琮是清代一位较为知名的诗人,生于明末清初,身世背景较为复杂。他的诗作以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合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感受。
创作背景:
《崇安寺》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寄情于山水,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崇安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一径入云窝”就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神秘的自然空间,随后的“盘回出薜萝”描绘了小径的曲折,给人一种幽静、清新的感觉。这里的薜萝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一种纠结与向往。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两句,进一步加强了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溪风的到来使得山色更加迷人,诗人似乎在享受着这种自然的馈赠。接下来的“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则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青猿与白鸟的出现,使得这幅山水画面更加生动与立体,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最终两句“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则是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看似宁静的自然,实际上引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描绘美丽自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入云窝:一条小路通向云雾缭绕的山谷,设定了诗的场景。
- 盘回出薜萝:小路蜿蜒曲折,周围生长着薜萝,增添了自然的细腻感。
- 溪风到门尽:溪水的清风吹到门口,表达了自然的亲切感。
- 山色上楼多:山的色彩在楼上更显迷人,增强了景色的层次感。
- 衔果青猿至:青猿衔着果实来到这里,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活动。
- 冲烟白鸟过:白鸟穿过烟雾飞过,增添了动感与灵动。
- 空林清楚远:空旷的森林中,景物清晰而遥远,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徙倚欲如何:倚靠着树木,不知该如何感受,表达了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窝”形象地比喻了幽静的山谷。
- 拟人:青猿“衔果”与白鸟“冲烟”,生动描绘了动物的活动。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迷茫。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窝:象征幽静与神秘的自然环境。
- 薜萝: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 溪风:象征清新与自然的亲切。
- 青猿、白鸟:象征自然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空林: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崇安寺》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苗令琮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薜萝”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 A. 花
- B. 藤本植物
- C. 树木
- D. 草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茫与思考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苗令琮的《崇安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自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闲适与宁静,而苗令琮的作品则流露出一种内心的迷茫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