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即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12:57

锦檐茸帽婆焦顶。

堆金织翠攒花领。

蔽膝绣鸳鸯。

双环腰带长。

浓香薰半臂。

红颊凝烟醉。

轻薄不成顽。

调笙半日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即事二首 其一

锦檐茸帽婆焦顶。
堆金织翠攒花领。
蔽膝绣鸳鸯。
双环腰带长。
浓香薰半臂。
红颊凝烟醉。
轻薄不成顽。
调笙半日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打扮华丽的女子,头戴锦绣的帽子,身穿金光闪闪、色彩绚丽的衣服,腰间系着长长的双环带。她的香气弥漫,半臂被香气熏染,红润的脸颊如同凝结的烟雾,显得醉人迷人。她轻盈的身姿似乎不够坚韧,却在悠闲地调弄着乐器,享受着一天的闲暇时光。

注释

  • 锦檐:用锦缎做的屋檐,形容华丽。
  • 茸帽:用毛绒做的帽子,表示女子的装扮。
  • 婆焦顶:形容头饰的形状,婆是指年长的女性,焦顶可能指一种特定的帽子样式。
  • 堆金织翠:形容衣服的华丽,用金丝和翠色的丝绸织成。
  • 蔽膝:遮掩膝盖,形容衣服的长短。
  •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绣在衣服上。
  • 双环腰带:形容一种特别的腰带。
  • 浓香:香气浓郁,形容女子身上的香气。
  • 红颊凝烟醉:脸颊红润,像烟雾一样朦胧,让人感到醉人。
  • 轻薄不成顽:形容女子的轻盈,没有沉重感。
  • 调笙:调弄乐器,表示悠闲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惟圆(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因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的细腻与优雅而受到称赞。他在诗歌中常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女性与日常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时期,文人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这首作品通过对女子外貌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华丽的女子,展现了她的衣着与气质。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开头的“锦檐茸帽婆焦顶”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华丽的形象鲜明而生动。而“堆金织翠攒花领”的描写,更是将女子的外貌衬托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金光闪烁,色彩斑斓。

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与闲适。尤其是“调笙半日闲”,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描绘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此外,通过对女子的细致刻画,诗人似乎也在反映社会上对女性的赞美与关注,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檐茸帽婆焦顶:首句展示女子华丽的外貌,营造出一种绚丽的视觉效果。
  • 堆金织翠攒花领:描绘女子服装的华美,传达出一种奢华感。
  • 蔽膝绣鸳鸯:细致地描绘出服装的细节,象征着爱情与美好的情感。
  • 双环腰带长:强调腰带的装饰性,与整体形象形成呼应。
  • 浓香薰半臂:香气的描绘不仅突出了女子的魅力,也创造了一种氛围感。
  • 红颊凝烟醉: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的容颜,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轻薄不成顽: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状态,配合前文形成对比。
  • 调笙半日闲:结尾句总结了女子的悠闲生活,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颊凝烟醉”,将女子的面容比作烟雾,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 对仗:如“堆金织翠”和“蔽膝绣鸳鸯”,句型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形象化:通过细致的描绘,将女子的形象生动展现,增强了可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女性美的赞美与生活的享受。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表现了对女性魅力的认同与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檐:象征着华美与富贵。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的情感。
  • 香气:象征温柔与魅力。
  • 红颊:象征青春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女子的头饰是什么?

    • A. 红巾
    • B. 锦檐茸帽
    • C. 军帽
  2. 诗中提到的女子的腰带是什么样的?

    • A. 单环
    • B. 双环
    • C. 没有腰带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悠闲的生活
    • C. 哀伤的情感

答案

  1. B. 锦檐茸帽
  2. B. 双环
  3. B. 悠闲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美丽,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生活的哲理与美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史惟圆作品集》
  • 《唐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