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 杂忆
作者: 史惟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白话文翻译:
当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享受,怎会珍惜?
那轻盈的音律在耳边回响,字字音韵都清新美丽。
能够在当时的场合中得到几次怜惜。如今才知道,这样的曲子世间少见,绝妙的技艺又有谁来传承呢?
往事如烟,满耳的筝声琶音又值多少钱呢?
注释:
- 当时已惯: 当时已经习惯了这种享受。
- 香弦: 形容乐器发出的美妙音响。
- 字字清妍: 字句音韵都清丽动人。
- 绝艺: 精绝的技艺。
- 筝琶: 指古代的弦乐器,象征音乐和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惟圆,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丰富的音乐背景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史惟圆对往昔音乐时光的怀念之际,反映了对逝去岁月和绝妙音乐技艺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采桑子 杂忆》通过回忆往昔的音乐时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流逝岁月的惋惜。诗中开头提到“当时已惯何曾惜”,显示了对过去音乐生活的淡漠与不珍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意识到那份美好的稀缺,令人对比之下生出深深的惆怅。整首词以音乐为主线,展现出词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对技艺流失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音韵的清丽、往事的如烟,都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艺术的珍贵,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已惯何曾惜,
过去已经习惯于这种音韵的享受,怎会珍惜呢?- 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不珍惜与淡漠。
-
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轻盈的音律在耳边回响,字句都显得清新动人。- 形象地描绘音乐的美妙,增强了音韵的感觉。
-
能得当场几度怜。
在当时的场合中,能够得到几次怜惜。- 反映了对当时情境的珍视与感慨。
-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如今才知道,这样的曲子世间少见,绝妙的技艺又有谁来传承呢?- 表达对传统艺术的惋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往事如烟,听到的筝声琶音又值多少呢?- 隐喻过去的美好已无法再现,给人一种无奈与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失落。
- 隐喻: “往事如烟”隐喻往事的无常与易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念与惋惜为主题,反映了对艺术、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对人间绝艺的珍视与对流失的无奈。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的怅惘。
意象分析:
- 香弦: 象征美妙的音乐,代表着过去的美好。
- 筝琶: 代表传统的音乐艺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流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弦”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乐器发出的音响
c) 一种饮品 -
诗人对过去的音乐生活是如何看待的? a) 珍惜
b) 感到遗憾
c) 无所谓 -
“往事如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忘记
c) 愤怒
答案:
- b) 乐器发出的音响
- b) 感到遗憾
- a)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史惟圆的《采桑子》均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通过音乐的意象展现了对艺术的珍视与惋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