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秋夜不寐,枕上口占》
时间: 2025-01-11 14:5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汉无声珠露湿。
一抹秋痕,沁透诗人骨。
冰簟凉生清梦惬。
枕边茉莉花如雪。
风飏罗帷灯欲灭。
切切凄凄,向曙啼蛩急。
远寺钟鸣催落月。
纱窗微透东方白。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夜空下,银河无声,露珠湿润了大地。
一缕秋天的痕迹,沁入了诗人的骨髓。
冰凉的竹席上,清梦正愉悦地滋生。
枕边的茉莉花洁白如雪。
微风吹动罗帷,灯光即将熄灭。
在这凄凉的夜里,蟋蟀急促地向黎明鸣叫。
远处寺院的钟声催促着月亮的沉落。
纱窗微微透出东方的白光。
注释:
- 银汉:指银河,象征夜空的美丽与宁静。
- 珠露湿:露珠滋润了大地,表现了秋夜的清新。
- 秋痕:秋天的痕迹,暗喻季节的变迁。
- 冰簟:竹席,常用来形容凉意。
- 茉莉花如雪:茉莉花的洁白,象征纯洁与美好。
- 罗帷:轻薄的帷帐,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 啼蛩急:蟋蟀急促的鸣叫,表现了夜晚的孤寂与焦虑。
- 远寺钟鸣:寺院的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东方白:指晨曦,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流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夜,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因情感因素或生活琐事而失眠,借助夜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秋夜不寐,枕上口占》是一首充满秋夜氛围的抒情诗,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思考。诗的开头以“银汉无声珠露湿”展现出一幅静谧的夜空画面,仿佛夜空中流淌的银河与湿润的露珠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接下来的“一抹秋痕,沁透诗人骨”则引出了秋天的主题,秋痕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季节的感知,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中“冰簟凉生清梦惬”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凉席上感受到的清凉与舒适,却又暗含着秋夜的寒意,令人感到一丝哀伤。枕边的茉莉花如雪,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但同时也暗示了难以捉摸的短暂。
“风飏罗帷灯欲灭”描绘了夜晚的微风与即将熄灭的灯光,增添了几分凄凉感。接着“切切凄凄,向曙啼蛩急”更是将这种感觉推向高潮,蟋蟀的鸣叫似乎在催促着夜的结束,却又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
最后,寺院的钟声与东方的白光交织在一起,既是对月亮沉落的催促,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天的期待,给人以一丝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的思索与感怀,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汉无声珠露湿”: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银河与露珠相映成趣。
- “一抹秋痕,沁透诗人骨”:秋天的痕迹深入人心,表现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冰簟凉生清梦惬”:凉席带来清爽的感觉,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 “枕边茉莉花如雪”:茉莉花的娇美,增添了夜晚的柔和与宁静。
- “风飏罗帷灯欲灭”: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即将入睡的氛围。
- “切切凄凄,向曙啼蛩急”:蟋蟀的鸣叫打破了宁静,带来一丝焦虑。
- “远寺钟鸣催落月”: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表现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纱窗微透东方白”:晨光透过窗帘,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茉莉花比作雪,象征纯洁。
- 拟人:蟋蟀的鸣叫表现了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细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生希望的期待,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汉:象征宁静与美丽的夜空。
- 珠露: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滋润。
- 茉莉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罗帷: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汉无声珠露湿”中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银河
- C. 月亮
- D. 星星
-
“茉莉花如雪”意在说明什么?
- A. 茉莉花的颜色
- B. 茉莉花的香味
- C. 茉莉花的珍贵
- D. 茉莉花的纯洁
-
诗中提到的“远寺钟鸣”象征着什么?
- A. 宁静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开始
- D. 秋天的到来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陈嘉的《蝶恋花》则侧重于对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