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春闺即事》
时间: 2025-01-11 17:5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春闺即事
作者: 张友书 〔清代〕
入耳饧箫无近远。
才近清明,便觉春寒浅。
宝鸭烟深香未换。
卖花声已街头遍。
迟日照临窗六扇。
病怯微风,不把湘帘捲。
宝镜窥人留半面。
棠梨簪向钗头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闺房景象,诗人听到了悠扬的箫声,感到春天的气息悄然降临。尽管刚过清明节,春寒依旧让人感到微凉。窗外的花香仍旧浓郁,街头卖花的叫卖声已经传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六扇窗上,微风轻拂,似乎有些虚弱,不愿把窗帘卷起。镜子中映出她的一半面容,棠梨簪在头上微微颤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饧箫:一种笛子,声音悠扬,形容音乐动人。
- 清明:指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节气,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 宝鸭:指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象征春天的芬芳。
- 湘帘:指用湘绣制作的帘子,形容女子闺房的装饰。
- 棠梨簪:用棠梨木制成的簪子,常用来装饰女性的发型。
典故解析:
- “春寒”:春天的寒冷,常见于古诗中,用以表达春天温暖中还夹杂着寒意的氛围。
- “卖花声”:春季是花开的季节,街头卖花的叫卖声常在诗词中出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友书,清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以及对闺房生活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春闺即事》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与对女性生活的深刻观察。全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春天的美好与女子的柔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闺房图景。
诗的开头“入耳饧箫无近远”借助音乐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才近清明,便觉春寒浅”,通过清明节的时间节点,表达出春天温暖尚未完全降临的感觉,这种细腻的观察让人感受到自然变化的微妙。之后的几句继续描绘春日的气息,尤其是“宝鸭烟深香未换”,巧妙地用香气来引发读者的联想,花香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女子的形象,窗外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镜子中映出她的半面容,似乎在展示她的内心世界。棠梨簪的细微颤动,暗示着她的情感波动。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流露出女性的柔情与脆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整首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女性生活的深入思考,表现了诗人敏感的内心与独特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耳饧箫无近远:箫声进入耳中,悠扬动听,似乎没有远近之分,暗示着美好音乐的普遍性。
- 才近清明,便觉春寒浅:刚过清明节,春天虽然到来,但依然有些寒气,表现出春寒料峭的感觉。
- 宝鸭烟深香未换:花香依旧浓郁,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卖花声已街头遍:街头卖花的声音已经传遍,显示出春天的繁华景象。
- 迟日照临窗六扇:阳光透过六扇窗户,照亮了房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病怯微风,不把湘帘捲:微风轻拂,似乎让人感到虚弱,不愿意把窗帘卷起,表现出一种柔弱的状态。
- 宝镜窥人留半面:镜子中映出她的半张面容,展现出她的含蓄与内敛。
- 棠梨簪向钗头颤:棠梨簪轻轻颤动,表现出女子的细腻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鸭烟深香未换”,将花香比作烟雾,表现出其浓郁。
- 拟人:微风被描绘成“病怯”,赋予其人性,使得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如“迟日照临窗六扇”,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女子的柔情,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柔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到来,充满生机却又带有一丝冷意。
- 宝鸭烟:花的香气,代表春天的美好与活力。
- 湘帘:象征女子的隐秘与柔情,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细腻。
- 棠梨簪:用以装饰女性的发饰,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位于哪个季节? A. 夏季
B. 春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宝镜窥人留半面”是指什么? A. 反映出女子的全貌
B. 反映出女子的一部分面容
C. 反映出窗外的景象
D. 反映出诗人的心情 -
“微风”在诗中被描绘成怎样的状态? A. 强劲
B. 疲惫
C. 欢乐
D. 冷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春天的氛围。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友书与李清照的春词,均以春天为主题,但张友书更注重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内心情感的波动。
这种对比显示了两位诗人对春天和女性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诗词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