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曲 其二
身将六将军,专征击塞氛。
神兵动天地,元甲起风云。
战夺休屠祭,谋空遫濮群。
平西报天子,非取耀奇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身为将军的豪情壮志,作者以自己为例,描述了征战的场景和意图。将军带领六位将领专门出征,去捍卫边境的安宁。神兵的威力撼动天地,铠甲在风中翻飞,战斗中不仅要胜利,还要避免屠杀和祭祀,谋求的是空中飞扬的名声。最终,为了向皇帝报捷,并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功名。
注释:
- 身将六将军:身为将领,带领六个将军。这里的“六将军”可以理解为战斗中的主要将领。
- 塞氛:边塞的氛围,指战争的硝烟和险恶环境。
- 神兵:形容军队的力量,如神一般强大。
- 元甲:铠甲,这里指代战士的装备。
- 遫濮群:指的是在战斗中迅猛移动,追逐敌人。濮群可能指敌军。
- 平西:平定西方的敌人。
- 报天子:向皇帝报告战果。
- 非取耀奇勋: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功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直(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战斗和边塞为题材,显示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出塞曲系列是胡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明代对外战争的复杂情景,诗歌中表现了士人的报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出塞曲 其二》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将军的壮阔气概和战斗的激烈场景。诗中以“身将六将军”开篇,直接点名身份,彰显了将军的责任与荣耀。接下来的“神兵动天地,元甲起风云”,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争的巨大影响,仿佛天地都在为之震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表述中,诗人不仅关注战斗的胜利,还隐含了一种对战争本质的思考,强调“战夺休屠祭”,意味着在战争中应避免无谓的屠杀,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的目的——维护国家的安宁与平和。
最后一句“非取耀奇勋”,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将军的崇高理想:为国而战,并非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大义。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豪情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将六将军:表明诗人作为将领,肩负重任。
- 专征击塞氛:表达了对外敌的强烈敌意和决心。
- 神兵动天地:强调军队的力量和战斗的激烈。
- 元甲起风云:铠甲的闪耀与风云变幻相结合,表现战斗的紧迫感。
- 战夺休屠祭:提倡战争应有节制,避免无辜伤亡。
- 谋空遫濮群: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要追求名声。
- 平西报天子:将胜利的目标明确为报国。
- 非取耀奇勋:指出为国而战的初衷,并非个人荣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神兵动天地”,突出战争的激烈。
- 对仗:如“战夺休屠祭”,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铠甲比作风云,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是表达将军的忠诚和责任感,不追求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战,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兵: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和士气。
- 铠甲:代表着将士的勇猛与坚定。
- 战争: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士人的使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将军”指的是? A. 六位著名将领
B. 诗人的身份
C. 战斗的主要将领 -
“神兵动天地”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力量
B. 将军的个人魅力
C. 诗人的情感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个人的荣耀
B. 为国而战的理想
C. 战斗的残酷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辛弃疾的《破阵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涉及边塞战争,强调豪情壮志与国家责任,风格上较为豪放,而胡直的《出塞曲》则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战争的深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