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时间: 2025-01-26 23:28:13

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

将军羽箭不虚发,直到祁连无雁群。

隆隆春雷收阵鼓,蜿蜿惊蛇射生弩。

落蕃遗民立道边,白发如霜泪如雨。

褫魄胡儿作穷鼠,竞裹胡头改胡语。

阵前乞降马前舞,檄书夜入黄龙府。

意思解释

出塞曲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
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
将军羽箭不虚发,直到祁连无雁群。
隆隆春雷收阵鼓,蜿蜿惊蛇射生弩。
落蕃遗民立道边,白发如霜泪如雨。
褫魄胡儿作穷鼠,竞裹胡头改胡语。
阵前乞降马前舞,檄书夜入黄龙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千骑马组成一队,万骑马组成一军,早晨踏上狼山的积雪,傍晚则宿营在榆关的云雾中。将军的羽箭射得准确无比,直到祁连山都看不到雁群的踪影。隆隆的春雷声中,战鼓声震天,蜿蜒的蛇形阵势中,惊蛇般的生弩在射击。落脚的蕃族遗民在路边呆立,白发如霜,泪水如雨。胡人被剥夺了灵魂,像穷鼠一样,急忙裹头改语言。阵前乞降的敌人,马前舞蹈,檄书在夜间送入黄龙府。

注释:

  • 千骑:形容骑兵众多。
  • 狼山:指狼山,可能是边塞的一处山名。
  • 榆关:指榆关,边塞的关口。
  • 羽箭:弓箭,形容将军的箭法高超。
  • 祁连:祁连山,西北边境的山脉。
  • 落蕃遗民:指战争后留下的蕃族遗民。
  • 褫魄:剥夺灵魂,形容失去勇气或希望。
  • 檄书:命令书,古时发出的军事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作品内容涉猎广泛,擅长山水诗、边塞诗及咏史诗等。其诗风格豪放,感情真挚,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次遭受外族侵扰之际,陆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写下此诗,表达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出塞曲》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对敌人的压制,同时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悲剧和对无辜者的同情。诗中以“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的开篇,立即营造出壮阔的战斗场面。接着描绘将军的战斗能力和对敌人的全力追击,展现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尤其是“隆隆春雷收阵鼓,蜿蜿惊蛇射生弩”,用声音和形态的对比,增强了战斗的紧迫感。

然而,战争的残酷也在“落蕃遗民立道边,白发如霜泪如雨”中得以体现。诗人对战争中无辜者的同情,展现了他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最后,诗中通过对敌人乞降的描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陆游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表现边塞的壮丽与豪情,更是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形容骑兵众多,势如破竹。
  2. 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描写战士们在恶劣天气中征战的艰辛。
  3. 将军羽箭不虚发,直到祁连无雁群:将军箭术高超,威震敌人。
  4. 隆隆春雷收阵鼓,蜿蜿惊蛇射生弩:战斗气氛紧张,声势如雷霆。
  5. 落蕃遗民立道边,白发如霜泪如雨:描绘战争中无辜者的悲惨境遇。
  6. 褫魄胡儿作穷鼠,竞裹胡头改胡语:敌人沦为亡国之民,失去尊严。
  7. 阵前乞降马前舞,檄书夜入黄龙府:敌人求和,显示战争的无奈和悲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发如霜泪如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悲惨场景。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如“隆隆春雷”,使得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相比拟,增强了气氛。

主题思想: 体现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和对战争残酷带来的人道主义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骑兵:象征勇敢与力量。
  • 狼山、榆关:代表边塞的险恶环境。
  • 羽箭:象征将士的英勇和战斗力。
  • 春雷:象征战斗的激烈与紧迫。
  • 落蕃遗民: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以下哪一句描写了战士们的艰辛? A. 千骑为一队
    B. 朝践狼山雪
    C. 将军羽箭不虚发
    D. 落蕃遗民立道边

  2.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蕃族
    C. 蒙古族
    D. 满族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战士的批评
    C. 对战争的反思与悲悯
    D.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陆游的《出塞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边塞题材,但《出塞曲》更侧重于战争的残酷和对无辜者的同情,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