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通幽谷,吾家六世阡。
草深垂晓露,松老挂寒烟。
山色晴岚外,溪声乱石边。
殷勤酹新酒,未滴已潸然。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通向幽静的山谷,我的家族在这里已经安居六代了。草木深处沾满了清晨的露珠,老松树上挂着寒冷的烟雾。山的颜色在晴朗的岚气之外,溪水的声音在乱石边流淌。我满怀热情地斟上新酒,虽然酒还未倒出,眼泪却已经流淌下来。
注释:
- 一径:一条小路。
- 通幽谷:通向幽静的山谷。
- 吾家六世阡:我的家族在这里已经有六代人了,阡指田地,表示世代居住。
- 草深垂晓露:草木茂盛,清晨的露珠在草叶上垂挂。
- 松老挂寒烟:老松树上挂着寒冷的烟雾。
- 山色晴岚外:山的颜色在晴朗的云气之外。
- 溪声乱石边:溪水的声音在乱石旁流淌。
- 殷勤酹新酒:热情地为朋友斟酒。
- 未滴已潸然:酒还未倒出,眼泪已流下来。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家庭的世代传承和自然的景色,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复,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往往反映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拜西庄先陇》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静的山谷和自家庭院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首句“一径通幽谷”,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漫步在那条小路上,感受着四周的静谧。接下来的“吾家六世阡”,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和家庭的根深蒂固,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承的自豪感。
“草深垂晓露,松老挂寒烟”,以细腻的描写呈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草木的茂盛与露水的清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面。而“山色晴岚外,溪声乱石边”,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结尾的“殷勤酹新酒,未滴已潸然”更是情感的高潮,酒是对友人的款待,而泪水则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珍惜。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乡愁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通幽谷:描绘出通向宁静山谷的小路,暗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吾家六世阡:表明家族的传承,强调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 草深垂晓露: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清晨的宁静氛围。
- 松老挂寒烟: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的意象,表现出老松的坚韧与岁月的流逝。
- 山色晴岚外:展现出晴朗的天空与山的美丽,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溪声乱石边:溪水的流动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殷勤酹新酒:表现出对友人的热情款待,传递出人情的温暖。
- 未滴已潸然:暗示内心的感动与思念,情感的真挚流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述草木、溪水等自然物象,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草深”和“松老”,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在宁静自然中对家庭与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且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谷:象征宁静与隐逸之所。
- 草木:代表生命的繁茂与自然的美丽。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 溪水:体现流动的生命与陪伴。
- 新酒:象征热情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吾家六世阡”意思是: A. 我的家族在这里已经有六代人了
B. 我的家族只有一代人
C. 我的家族在这里只有十年
D. 我的家族与山无关 -
“草深垂晓露”中的“垂”字在此句中可以理解为: A. 上升
B. 落下
C. 固定
D. 移动 -
诗的最后一句“未滴已潸然”表达了: A. 高兴的情绪
B. 对酒的渴望
C. 对故乡的思念与感动
D. 对自然的无动于衷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拜西庄先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展现了人生的悲苦与无奈,而《拜西庄先陇》则突出家庭的温暖与宁静的生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山水田园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