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 寒夜同王惟夏、叶九来、李武曾、饮家华隐兄寓斋,用六一居士韵》
时间: 2025-01-25 22:3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浓烟瓦寒鸦语。惹炉烟频炷。
酒香易水爱燕山,红滴槽床雨。
羊裘不暖犹添絮。乱乡愁无绪。
荆高市上且弹丝,问屠狗曾逢否。
白话文翻译:
寒霜浓厚,烟雾缭绕,瓦上寒鸦啼叫。
炉火的烟雾频频升起。
酒香飘荡,令人思念燕山,红色的雨滴落在槽床上。
羊皮裘衣穿上仍觉寒冷,心中乡愁无处发泄。
在荆高的市上,随意弹奏琴弦,问问屠夫你是否曾相遇。
注释:
- 霜浓:寒霜很厚。
- 烟瓦:屋顶上的烟雾。
- 寒鸦:寒冷的天气中啼叫的乌鸦。
- 惹:引起。
- 频炷:频繁点燃香烛。
- 易水:古代地名,指今河北一带。
- 燕山:指燕山山脉,象征故乡。
- 红滴槽床雨:槽床上滴落的雨水,暗喻凄凉情景。
- 羊裘:用羊毛制成的外衣。
- 添絮:增加了几分羽毛或其他填充物,暗示内心的寒冷。
-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
- 荆高:地名,可能指某个市场。
- 弹丝:弹奏琴弦。
- 屠狗:屠夫,可能象征某种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釚,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仕途平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洛阳春》创作于寒冷的冬夜,诗人在与友人聚会时,借酒抒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作者在寒霜夜晚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洛阳春》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乡愁。开头的“霜浓烟瓦寒鸦语”不仅勾勒出一幅严寒的冬夜图景,还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空旷与冷清。接着提到的酒香和燕山,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结合,酒的香气激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红滴槽床雨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感情的沉重。
在“羊裘不暖犹添絮”一句中,诗人用羊裘来比喻外在的温暖无法抵御内心的冷寂,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问屠狗曾逢否”,则带有一种幽默与轻松,暗示着在冷酷的现实中,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包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冬夜的寒冷与人心的温暖,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浓烟瓦寒鸦语。
描绘了寒冷的冬天,霜厚得让人感到寒意,屋顶上的烟雾缭绕,寒鸦在低吟,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气氛。 -
惹炉烟频炷。
暗示诗人为了取暖,不得不频繁点燃炉火,象征着对温暖与情感的渴望。 -
酒香易水爱燕山,
酒香弥漫,勾起对故乡燕山的思念,易水一带的酒文化与故乡的联系也在此提及。 -
红滴槽床雨。
描绘了雨水滴落在槽床上的情景,雨水的色彩与情感的沉重相结合,暗示着内心的惆怅。 -
羊裘不暖犹添絮。
羊皮裘衣的温暖无法抵挡心中的寒冷,表明外在的安慰无法消除内心的孤独。 -
乱乡愁无绪。
乡愁的思绪杂乱无章,无法整理,反映了思乡之情的深沉与无奈。 -
荆高市上且弹丝,
在荆高的市集上,弹奏琴弦,暗示一种随意与放松的生活态度。 -
问屠狗曾逢否。
以幽默的口吻询问屠夫,显示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人情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羊裘比喻为温暖,实际上反映了内心的感受。
- 拟人:寒鸦的啼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互联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寒冷的冬夜与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人对温暖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在面对寒冷与孤独时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
- 烟:暗示温暖与情感的渴望。
- 酒:代表友情与情感的寄托。
- 雨:象征思绪的纷乱与乡愁的沉重。
- 羊裘:表明外在的安慰无法抵挡内心的冷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洛阳春》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徐釚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寒鸦”意指什么? A. 温暖
B. 冷清的环境
C. 友人的到来
D. 美好的回忆 -
“羊裘不暖犹添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内心的温暖
B. 乡愁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洛阳春》均表现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倾向于表达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而后者则结合了寒冷的季节背景与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釚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