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山矾》

时间: 2025-02-04 16:26:09

本是玉玚天上种,几时还驻云軿。

檀心粉颊两盈盈。

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

手折一枝相借问,何如蟾阙秋清。

东君着意更殷勤。

朦胧烟月㬉,骀宕柳风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山矾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本是玉玚天上种,几时还驻云軿。
檀心粉颊两盈盈。
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
手折一枝相借问,何如蟾阙秋清。
东君着意更殷勤。
朦胧烟月㬉,骀宕柳风轻。

白话文翻译:

这本是天上种的美玉,何时才能驻足于云间的车驾呢?
花瓣如檀香般粉红,娇艳欲滴。
它的香气迷住了两只嫩蝶,熏得一片树林的黄莺欢快飞舞。
我轻轻折下一枝向你借问,哪里能比得上蟾宫的秋夜清凉?
东风君子更加用心呵护这花朵。
朦胧的烟雾与月光交织,轻柔的柳风在空中荡漾。

注释:

  • 玉玚:美玉,形容花的美丽和珍贵。
  • 云軿:云车,指高贵的车驾。
  • 檀心:香檀树的心材,引申为花瓣的颜色。
  • 粉颊:形容花瓣红润如同少女的脸颊。
  • 香迷:香气使人陶醉。
  • 双嫩蝶:指两只年轻的蝴蝶。
  • 熏恼:熏染,使得黄莺欢快。
  • 蟾阙:月宫,指月亮上的宫殿。
  • 东君:春天的主宰,象征春风。
  • 朦胧烟月:模糊的烟雾和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豫山,湖南邵阳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和独到的文学风格而闻名。王夫之的诗词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山矾》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诗中既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隐含对现实的无奈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山矾》充分展现了王夫之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玉玚天上种”引出对山矾花的赞美,借用美玉的形象,强调花朵的珍贵与美丽。接着通过“檀心粉颊两盈盈”描绘花瓣的细腻与柔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日花开的景象。诗中提到的“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不仅体现了花香的诱人,也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和谐共处。

当诗人折下一枝山矾花,向友人借问时,提出了“何如蟾阙秋清”的疑问,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憧憬。而“东君着意更殷勤”则以东风君子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最后一句“朦胧烟月㬉,骀宕柳风轻”,则描绘了一个恬静而美好的夜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将花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本是玉玚天上种:开头就以“玉玚”比喻山矾花的珍贵,暗示其来自于高贵的天上,突显其非凡的品质。
  2. 几时还驻云軿:表达对这种美丽的渴望,期待其美丽的身影能够长时间停留在世间。
  3. 檀心粉颊两盈盈:描绘花瓣的粉色和娇嫩,生动地展示了花的美丽。
  4. 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花香诱惑着蝴蝶,黄莺在树林中愉快地歌唱,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5. 手折一枝相借问:诗人轻轻折下一枝花,向友人询问,营造出亲切自然的氛围。
  6. 何如蟾阙秋清:以月宫的清凉夜晚作比较,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7. 东君着意更殷勤:春风君子更加用心呵护花朵,展现了自然界的温暖与关怀。
  8. 朦胧烟月㬉,骀宕柳风轻:结尾描绘了一个宛如仙境的场景,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享受。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如“玉玚”)、拟人(如“东君着意”)、对仗(如“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矾:象征着清新、自然的美丽。
  2. 玉玚:美丽与珍贵的象征。
  3. 东君: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与希望。
  4. 蟾阙:理想生活的象征,寓意清幽与宁静。
  5. 烟月:梦幻与朦胧的意象,代表诗意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玚”指的是什么?

    • A. 霜雪
    • B. 美玉
    • C. 花香
    • D. 月亮
  2. “东君着意更殷勤”中的“东君”指的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秦观的《踏莎行》

诗词对比:

  • 王夫之的《临江仙 山矾》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上都有自然的描绘,但王夫之更注重对花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突出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夫之诗文选》
  • 《明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