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饮不知更漏永》
时间: 2025-05-12 14:2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夜饮不知更漏永
作者: 邓肃 〔宋代〕
夜饮不知更漏永,
馀酣困染朝阳。
庭前莺燕乱丝簧。
醉眠犹未起,
花影满晴窗。
帘外报言天色好,
水沈已染罗裳。
檀郎欲起趁春狂,
佳人嗔不语,
劈面噀丁香。
白话文翻译:
夜里饮酒,竟不知时间已晚,
酒意尚存,困倦的我染上了晨光。
庭前黄莺和燕子,乱飞着似乎在奏乐。
我醉卧未起,
花影投射满窗。
帘外报说天色晴好,
水波轻荡,已将罗裙染湿。
我想起身去把春光尽享,
佳人对我不语,
只是在面前嗅着丁香。
注释:
字词注释:
- 更漏: 更是古代计时的方式,漏是水漏,指夜晚时光的流逝。
- 馀酣: 饮酒后余下的醉意。
- 困染: 困倦的状态和外界光线的影响。
- 花影: 花的影子。
- 檀郎: 对年轻男子的亲昵称呼。
- 噀: 喷出的意思,这里形容嗅丁香的动作。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夜饮、春日、花影等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肃,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描写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体现了词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饮酒狂欢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夜饮不知更漏永》以清新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晨间场景。诗歌开头便引入了“夜饮”这一主题,传达了一种欢快、放松的气氛。词人未觉时间已逝,醉意依旧,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享受。
接下来的描述中,庭前的莺燕与“乱丝簧”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气息。诗人醉卧的状态与窗外花影的映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在享乐与现实之间的游离。后半部分,帘外的晴好天气与水波荡漾,暗示着春天的生机,而“水沈已染罗裳”则隐喻着内心的沉醉和对春光的向往。
最后,檀郎欲起却被佳人的不语所阻,展现了男女间微妙的情感关系,既有爱情的温柔,又有生活的惆怅。整首词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期待,充分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饮不知更漏永: 夜晚饮酒,直到滴漏的水声都未觉察,时间已经很晚。
- 馀酣困染朝阳: 醉意未消,困倦的我在晨光中沉醉。
- 庭前莺燕乱丝簧: 庭前的黄莺和燕子飞舞,像是在奏乐。
- 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 沉醉于梦中,窗外的花影投射在明亮的窗子上。
- 帘外报言天色好,水沈已染罗裳: 帘外有人告诉我天色晴好,水波已将我的裙子染湿。
- 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 我想起身去享受春光,佳人却默默不语,流露出不满。
- 劈面噀丁香: 佳人面前嗅着丁香,香气扑鼻。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沈已染罗裳”,将水比作春天的生机,暗示情感的流动。
- 拟人: “庭前莺燕乱丝簧”,使鸟儿具有了音乐家的特性。
- 对仗: 词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诗人的醉意与春日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期待,反映出一种洒脱与无所顾忌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饮: 象征放纵与享乐。
- 莺燕: 代表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花影: 象征美好与诗意生活。
- 檀郎与佳人: 体现了男女间的情感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夜饮不知更漏”的意思是什么? A. 一直在喝酒
B. 时间已经很晚
C. 早上刚醒 -
诗中“庭前莺燕乱丝簧”表现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夜晚的寂静
C. 思念的情感 -
“佳人嗔不语”中的“嗔”字是什么意思? A. 生气
B. 高兴
C. 悲伤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晏殊《浣溪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邓肃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邓肃则在描绘外界春色与饮宴的乐趣中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