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中秋》
时间: 2025-01-27 03:51: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中秋
作者: 黄淮 〔明代〕
云净碧天秋似水,
须臾飞上冰轮。
山河倒影绝纤尘。
婵娟千里共,
景物一番新。
老我此身犹是客,
蟾宫桂子曾分。
今宵见月倍伤神。
嫦娥如解,
事休照别离。
白话文翻译:
在云层净透的碧空中,秋天如流水般清澈,
片刻之间,月亮飞升到冰冷的天空中。
山河的倒影中没有一丝尘埃。
嫦娥的美丽与月光共照千里,
景色如同焕然一新。
我年老的身体依然是个过客,
蟾宫的桂子曾与我分享过。
今晚见到明月,更加令我伤感。
如果嫦娥能够理解,
那就不要再照耀我们的离别。
注释:
- 云净碧天: 意思是云层清澈,天空碧蓝,描绘了一个晴朗的秋天。
- 须臾: 片刻,瞬间。
- 冰轮: 指明亮的月亮,形容其冷峻。
- 婵娟: 指月亮的美丽。
- 蟾宫桂子: 指月宫中的兔子和桂花,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倍伤神: 意思是更加令人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往往富有感情,语言清新,能够表达个体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临江仙 中秋》创作于中秋节,当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多有离愁别绪。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节日,诗人通过描写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 中秋》是一首抒发中秋时节情感的诗作。开篇以“云净碧天秋似水”描绘了秋天的晴朗和清澈,瞬间的宁静与美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随后,诗人将明月与山河的倒影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尘的纯净与完美,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然而,正当诗人沉醉于此美景时,内心的感伤却愈发显现。
“老我此身犹是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感到自己在世界上的渺小与孤独。通过“蟾宫桂子曾分”,诗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时光,似乎在唤起与亲友共享的欢乐,然而现实却是“今宵见月倍伤神”,在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独自面对明月更添伤感。
最后,诗人以“嫦娥如解,事休照别离”结束,表达了对月亮的期盼与渴望,假设嫦娥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便不再照耀这一刻的离愁。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情感的深刻剖析,展现了浓厚的中秋情绪,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净碧天秋似水: 描绘了清澈的天空与秋天的宁静。
- 须臾飞上冰轮: 形容月亮的升起,给人以冷峻感。
- 山河倒影绝纤尘: 山河的美景清晰可见,没有一点尘埃。
- 婵娟千里共: 月亮的美丽与远方的景色相连。
- 景物一番新: 表达了秋天带来的新鲜感受。
- 老我此身犹是客: 年事已高,依然感到如同过客般的孤独。
- 蟾宫桂子曾分: 回忆起曾与月宫的美好。
- 今宵见月倍伤神: 今晚看到明月更加令人伤感。
- 嫦娥如解,事休照别离: 如果嫦娥能理解,便不再照耀离别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轮”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 嫦娥被赋予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
- 对仗: 诗的结构严谨,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思考,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亲人和过往的思念,引发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月: 代表团圆、思念和孤独。
- 秋: 象征变化与成熟。
- 山河: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持久。
- 蟾宫桂子: 象征神话中的团圆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冰轮”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D. 湖面 -
诗人对中秋的感受是:
A. 高兴
B. 伤感
C. 放松
D. 忧虑 -
“老我此身犹是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属感
B. 孤独感
C. 快乐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 也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眷恋。
- 苏轼的《水调歌头》: 在中秋节的主题上,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
- 《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