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送敖秋官贵之》

时间: 2025-01-27 03:24:21

门生座主。

却愧欧公知贡举。

羡子才华。

白玉堂中对众夸。

十年粉署。

两浙详册声独著。

政事文章。

大业行看柱庙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送敖秋官贵之》

门生座主。却愧欧公知贡举。
羡子才华。白玉堂中对众夸。
十年粉署。两浙详册声独著。
政事文章。大业行看柱庙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敖秋官的赞赏与祝福。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门生的座位上,感到愧疚,因为欧公(指欧阳修)的贡举之名显赫,而羡慕对方的才华。在白玉堂中,敖秋官被众人所称赞。经过十年的努力,他在两浙地区的声誉独树一帜,政务和文章的才能都令人瞩目,像是在庙宇的柱子上展示着伟大的事业。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生:指门徒或学生。
  • 座主:主座,指在场的主要人物。
  • :感到惭愧。
  • 欧公:指欧阳修,北宋著名文人。
  • 贡举: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
  • :羡慕。
  • 白玉堂:象征着高雅的文人聚集之地。
  • 粉署:指科举考试的官署。
  • 两浙:指浙江和两湖地区。
  • 详册:详细的册子,指地方的政治声誉。
  • 政事文章:指政治事务和文学作品。
  • 大业:伟大的事业。

典故解析:

  • 欧公知贡举:欧阳修以其卓越的才华被誉为榜样,突出当时文人之间的竞争。
  • 白玉堂:常用来形容高雅的文人社交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59),字子昇,号白云,明代文人,官至礼部尚书。他以诗词见长,风格典雅,擅长用典,诗作多反映社会时事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朋友敖秋官的惜别之际,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祝福。诗中还蕴含了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送敖秋官贵之》是一首充满友情与祝福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自谦的姿态表达了对敖秋官的羡慕与敬重,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与相互激励。开头的“门生座主”便表明了作者的谦逊,紧接着提到欧公的贡举,显示出他对当时文人竞争的敏感及对自己地位的自觉。

“羡子才华”一句,将对朋友的赞美推向高潮,突显了敖秋官在文人圈中的卓越地位。随后,诗人提到“十年粉署”,这不仅指代了敖秋官在仕途上的努力与成就,也暗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句“政事文章”,则是将对方的才能与大业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整首诗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学业与前途的重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生座主:表达了自谦,自己虽是座主,却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2. 却愧欧公知贡举:因欧阳修的声名而感到惭愧,突出对方的优秀。
  3. 羡子才华:直接表达对敖秋官才华的羡慕。
  4. 白玉堂中对众夸:在高雅的场合受到众人的赞扬。
  5. 十年粉署:暗指为仕途的努力,十年的磨炼。
  6. 两浙详册声独著:在政治上声名显赫,标志成就。
  7. 政事文章:强调其在政务和文学上的双重才能。
  8. 大业行看柱庙廊:形象化地表达其伟大事业的传承与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门生座主”与“羡子才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白玉堂”象征着高雅的文人聚集之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欣赏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文人间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生:象征学子,努力向学。
  • 白玉堂:象征高雅的文化环境。
  • 十年:象征勤奋与坚持的努力。
  • 政事文章:象征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成就。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情感的表达,还承载了文化的深厚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欧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欧阳修
    • B. 欧阳询
    • C. 欧阳子
  2. 诗中“白玉堂”象征着什么?

    • A. 高雅的文人聚集之地
    • B. 一座寺庙
    • C. 一处园林
  3. 诗中提到“十年粉署”,指的是哪方面的努力?

    • A. 书法
    • B. 科举考试
    • C. 音乐

答案:

  1. A. 欧阳修
  2. A. 高雅的文人聚集之地
  3. B. 科举考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杜甫《赠卫八处士》

诗词对比: 夏言的《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与李白的《赠汪伦》在主题上都体现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期许,但夏言更侧重于文人之间的学识与成就,而李白则倾向于情感的真挚与豪放。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也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对于友情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1. 《明代文学史》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与人生:明代文学的反思与实践》